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7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1-24页 |
1.1.1 传统污水除磷理论与技术 | 第11-14页 |
1.1.2 磷化氢研究概况 | 第14-18页 |
1.1.3 微生物电化学系统研究进展 | 第18-22页 |
1.1.4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生物群落分析中的应用 | 第22-24页 |
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24-25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24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24-25页 |
1.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25-27页 |
1.3.1 课题来源 | 第25页 |
1.3.2 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25-26页 |
1.3.3 研究的技术路线 | 第26-27页 |
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27-38页 |
2.1 试验材料 | 第27-31页 |
2.1.1 污泥驯化 | 第27-28页 |
2.1.2 微生物电解池的构建方法 | 第28-30页 |
2.1.3 磷化氢的测定装置 | 第30-31页 |
2.2 试验分析方法 | 第31-37页 |
2.2.1 常规指标检测 | 第31页 |
2.2.2 磷化氢的测定 | 第31-33页 |
2.2.3 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 | 第33-34页 |
2.2.4 脱氢酶活性的测定 | 第34-35页 |
2.2.5 电化学参数的测定与计算 | 第35-36页 |
2.2.6 微生物种群分析 | 第36-37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三章 微生物电解池中磷化氢产生及其影响因素 | 第38-53页 |
3.1 前言 | 第38-39页 |
3.2 材料与方法 | 第39页 |
3.2.1 试验材料 | 第39页 |
3.2.2 反应器启动与运行 | 第39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39-51页 |
3.3.1 不同电位条件对反应器内磷化氢产生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3.3.2 反应器内产磷化氢、产甲烷、产氢之间的关系 | 第40-43页 |
3.3.3 磷化氢产生与电化学性能分析 | 第43-44页 |
3.3.4 不同磷形态对反应器内磷化氢产生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3.3.5 不同电位条件下碱性磷酸酶、脱氢酶活性对比 | 第45-48页 |
3.3.6 其他影响因素对磷化氢产生的影响 | 第48-51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1-53页 |
第四章 微生物多样性及磷化氢产生分析 | 第53-64页 |
4.1 前言 | 第53页 |
4.2 材料与方法 | 第53-54页 |
4.2.1 磷化氢还原微生物的富集 | 第53页 |
4.2.2 反应器接种与运行 | 第53-54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54-63页 |
4.3.1 强化条件下磷化氢产生及反应器性能 | 第54-56页 |
4.3.2 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| 第56-57页 |
4.3.3 微生物相似性分析 | 第57-59页 |
4.3.4 细菌群落结构变化与磷化氢产生分析 | 第59-63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64-66页 |
研究结论 | 第64-65页 |
研究展望 | 第65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73-74页 |
致谢 | 第74-75页 |
附件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