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肿瘤学论文--呼吸系肿瘤论文--肺肿瘤论文

纳米载体共递送姜黄素和miR-203的抗肿瘤活性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英文缩写词第7-10页
第1章 绪论第10-22页
    1.1 非小细胞肺癌简介第10-11页
    1.2 microRNA简介第11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miRNA的作用机制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miRNA在NSCLC中的调控作用第11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miRNA对NSCLC耐药性的调控机制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关于miR-203第16-17页
    1.3 姜黄素简介第17-18页
    1.4 纳米颗粒载药系统简介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纳米载体的分类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纳米载体系统递送miRNA的优势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聚醚酰亚胺概述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聚乳酸概述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5 纳米材料介导的miRNA干扰技术与肺癌治疗第19-20页
    1.5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0-22页
第2章 纳米颗粒的合成与表征第22-34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22页
    2.2 实验材料第22-23页
    2.3 实验仪器第23页
    2.4 实验方法第23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双乳化制备PEI-PLA纳米颗粒 (B-NPs)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共包载药物纳米颗粒(CM-NPs)的制备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纳米材料微粒的理化性质的表征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CM-NPs包载姜黄素的效率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5 琼脂糖凝胶电泳验证CM-NPs包载miR-203 的能力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6 CM-NPs纳米颗粒的质子缓冲能力测试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7 CM-NPs体外释放姜黄素和miR-203 动力学研究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8 统计学分析第27页
    2.5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27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纳米粒子的构建与表征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纳米粒子对姜黄素包载效率的检测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CM-NPs包载miR-203 能力的检测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5.4 纳米粒子的质子缓冲能力检测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5.5 载药纳米粒子体外释放动力学研究第31-32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32-34页
第3章 纳米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作用的研究第34-50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34页
    3.2 实验材料与溶液配制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实验材料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溶液配制第36-37页
    3.3 实验仪器第37页
    3.4 实验方法第37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459的传代培养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A549细胞的冻存与复苏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纳米微粒进入细胞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CCK8法检测药物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Real-Time PCR 检测转染后细胞内 mi R-203 的表达水平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6 Real-Time PCR 检测靶标基因 m RNA 的表达水平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7 统计学分析第44页
    3.5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4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CM-NPs的溶酶体逃逸能力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CCK8法检测药物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转染后细胞内mi-203 的表达水平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5.4 转染后细胞内靶基因的表达水平第48-49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49-50页
结论第50-52页
参考文献第52-58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58-60页
致谢第60页

论文共6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重组人源化抗人HGF单克隆抗体鉴定及抗肿瘤活性研究
下一篇:结肠癌中TET1基因突变体的筛选及功能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