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嵌配置存储器的CPLD的设计与实现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6页 |
1.1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发展 | 第11-12页 |
1.2 CPLD及其配置存储器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3 本文主要工作 | 第14-15页 |
1.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顶层架构设计及实施方案 | 第16-24页 |
2.1 工作原理 | 第16-17页 |
2.2 整体架构设计 | 第17-18页 |
2.3 工艺方案 | 第18-19页 |
2.4 芯片关键参数及相关设计 | 第19-22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2-24页 |
第三章 内部配置关键技术点及相关模块设计 | 第24-45页 |
3.1 功能配置的实现方式 | 第24-30页 |
3.1.1 功能配置架构 | 第24页 |
3.1.2 非易失存储器选择 | 第24-26页 |
3.1.3 关键技术点 | 第26-30页 |
3.1.3.1 突破内嵌EEPROM阵列设计技术 | 第26-28页 |
3.1.3.2 实现高速灵敏放大器设计技术 | 第28-29页 |
3.1.3.3 时序模型建立技术 | 第29-30页 |
3.2 在系统编程模块设计 | 第30-35页 |
3.2.1 功能概述 | 第30-31页 |
3.2.2 编程流程及状态机设计 | 第31-35页 |
3.2.3 后端实现 | 第35页 |
3.3 编程数据流所需模块 | 第35-44页 |
3.3.1 功能概述 | 第35-36页 |
3.3.2 SRAM | 第36-38页 |
3.3.2.1 SRAM电路设计 | 第36-37页 |
3.3.2.2 SRAM版图设计 | 第37-38页 |
3.3.3 移位寄存器链设计 | 第38-44页 |
3.3.3.1 移位寄存器链电路设计 | 第38-42页 |
3.3.3.2 移位寄存器链版图设计 | 第42-44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第四章 整体电路及版图设计 | 第45-85页 |
4.1 主要数字模块 | 第45-49页 |
4.1.1 逻辑阵列块 | 第45-46页 |
4.1.2 IO控制单元 | 第46-47页 |
4.1.3 可编程互联线阵列 | 第47页 |
4.1.4 乘积项扩展逻辑 | 第47-49页 |
4.1.4.1 分享式扩展乘积项 | 第48页 |
4.1.4.2 并行式扩展乘积项 | 第48-49页 |
4.2 主要模拟模块 | 第49-59页 |
4.2.1 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| 第49-53页 |
4.2.2 振荡器 | 第53-57页 |
4.2.3 灵敏放大器 | 第57-59页 |
4.3 IO相关设计 | 第59-72页 |
4.3.1 ESD | 第59-62页 |
4.3.2 热插拔 | 第62-72页 |
4.4 芯片顶层设计 | 第72-84页 |
4.4.1 顶层电路设计 | 第72-74页 |
4.4.2 顶层版图设计 | 第74-78页 |
4.4.2.1 内核设计 | 第75-76页 |
4.4.2.2 IO的布局 | 第76-77页 |
4.4.2.3 模拟模块的布局 | 第77页 |
4.4.2.4 电源地网络的布局 | 第77-78页 |
4.4.3 可测性设计 | 第78-80页 |
4.4.4 封装设计 | 第80-84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84-85页 |
第五章 芯片测试方案及实测结果 | 第85-90页 |
5.1 芯片测试方案 | 第85-87页 |
5.2 芯片功能实测结果 | 第87-88页 |
5.3 芯片参数实测结果 | 第88-89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89-90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90-91页 |
6.1 本文的主要贡献 | 第90页 |
6.2 下一步工作的展望 | 第90-91页 |
致谢 | 第91-9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2-9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