履带车辆双电机耦合驱动系统效率与能量管理技术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英文摘要 | 第4-5页 |
1 绪论 | 第9-19页 |
1.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9页 |
1.2 履带车辆机电复合传动系统研究现状 | 第9-12页 |
1.2.1 履带车辆电传动技术发展概述 | 第9-10页 |
1.2.2 机电复合系统结构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3 机电复合传动系统效率分析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3.1 行星齿轮系统效率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3.2 图论在行星耦合机构中的应用 | 第13-14页 |
1.4 履带车辆混合动力系统能量管理技术 | 第14-16页 |
1.5 项目背景及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6-19页 |
1.5.1 项目背景 | 第16页 |
1.5.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6-19页 |
2 双侧电机耦合机构效率分析模型 | 第19-35页 |
2.1 履带车辆结构方案及参数 | 第19-21页 |
2.2 行星齿轮传动效率理论基础 | 第21-24页 |
2.2.1 单排行星齿轮 | 第21-24页 |
2.2.2 双排行星齿轮图论理论 | 第24页 |
2.3 双行星排图论模型的建立 | 第24-29页 |
2.3.1 行星耦合机构的图论建模 | 第24-25页 |
2.3.2 基本回路方程 | 第25-26页 |
2.3.3 基本力矩方程式 | 第26-29页 |
2.4 双行星排效率仿真模型 | 第29-34页 |
2.4.1 基于输入端变量的模型建立 | 第30-33页 |
2.4.2 基于输出端变量的模型建立 | 第33-34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3 混合动力履带车辆能量管理策略 | 第35-55页 |
3.1 关键零部件效率数值建模 | 第35-43页 |
3.1.1 电池效率数值模型 | 第35-38页 |
3.1.2 电机效率数值模型 | 第38-40页 |
3.1.3 内燃机—发电机组效率数值模型 | 第40-43页 |
3.2 整车模型 | 第43-49页 |
3.2.1 履带车辆纵向动力学 | 第43-45页 |
3.2.2 履带车辆行驶动力学建模 | 第45-49页 |
3.3 基于规则的能量管理策略 | 第49-54页 |
3.3.1 系统工作模式的划分 | 第49-50页 |
3.3.2 履带车辆基于规则的能量管理策略 | 第50-54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4 履带车辆典型工况效率分析 | 第55-79页 |
4.1 履带车辆典型工况理论基础 | 第55-57页 |
4.1.1 直线行驶工况 | 第55页 |
4.1.2 转向行驶工况 | 第55-57页 |
4.2 直线行驶效率分析 | 第57-64页 |
4.2.1 低速行驶工况 | 第58-61页 |
4.2.2 高速行驶工况 | 第61-64页 |
4.3 原地正反转向 | 第64-66页 |
4.4 小半径0<R≤0.5B转向 | 第66-70页 |
4.5 大半径R>0.5B转向 | 第70-77页 |
4.5.1 自由转向R=ρ_0 | 第71-73页 |
4.5.2 0.5B<R<ρ_0转向 | 第73-76页 |
4.5.3 R>ρ_0转向 | 第76-77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77-79页 |
5 双侧电机耦合机构系统优化设计 | 第79-91页 |
5.1 系统效率 | 第79-80页 |
5.2 双侧电机耦合驱动系统优化模型 | 第80-84页 |
5.2.1 参数优化算法 | 第80-81页 |
5.2.2 优化变量的确定 | 第81-82页 |
5.2.3 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的确定 | 第82-84页 |
5.3 优化结果分析 | 第84-89页 |
5.3.1 算法参数确定及优化方法 | 第84-85页 |
5.3.2 综合工况优化结果分析 | 第85-89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89-91页 |
6 全文总结与展望 | 第91-93页 |
6.1 全文总结 | 第91-92页 |
6.2 展望 | 第92-93页 |
致谢 | 第93-9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5-99页 |
附录 | 第99页 |
A.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| 第99页 |
B.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目录 | 第9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