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语言、文字论文--汉语论文--语法论文--古代语法(文言语法)论文

《朱子语类》比较句研究

内容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7页
绪论第7-17页
 一、《朱子语类》的语料价值及版本第7页
 二、研究现状第7-13页
 三、本文对比较句的界定与分类第13-15页
 四、本文的研究对象、目标和方法第15-17页
第一章 平比句第17-59页
 第一节 "与"字句第17-24页
  一、X+与+Y+同/异/相似第17-22页
  二、X+与+Y+一般(一样)第22-24页
 第二节 "于"字句第24-26页
  一、"于"字平比句的特点第25-26页
  二、介词"于"的省略第26页
 第三节 "如、若、似"字句第26-48页
  一、X+如/若/似+Y+助词第27-40页
  二、X+W+如/若/似+Y第40-42页
  三、X+如/似+Y+W第42-48页
 第四节 "比"字句第48-52页
  一、X+比+Y+不同第48-49页
  二、X+比+Y+相似第49-50页
  三、X+不+比+Y+W第50-52页
 第五节 《朱子语类》平比句的特点第52-59页
  一、《朱子语类》平比句的总体特点第52-54页
  二、异同类平比句的特点第54-55页
  三、双重标记平比句的特点第55-57页
  四、"X+W+如/若/似+Y"和"X+如/似+Y+W"式的特点第57-59页
第二章 差比句第59-81页
 第一节 "于"字句第59-63页
  一、"于"字差比句的特点第59-62页
  二、"于"字递进式差比句第62-63页
 第二节 "如、似、若"字句第63-72页
  一、X+W+如(似)+Y第64-68页
  二、X+不如+Y+W第68-72页
  三、X+不若+Y+W第72页
 第三节 "比"字句第72-78页
  一、"比"字差比句的特点第73-77页
  二、X+比似+Y+W第77-78页
 第四节 《朱子语类》差比句的特点第78-81页
第三章 从共时历时比较看《朱子语类》比较句的特点第81-102页
 第一节 平比句的共时历时比较第81-91页
  一、从共时文献的比较看《朱子语类》平比句的特点第81-84页
  二、从历时文献的比较看《朱子语类》平比句的特点第84-91页
  三、《朱子语类》平比句的总体特点和发展地位第91页
 第二节 差比句的共时历时比较第91-102页
  一、"X+W+比较词+Y"式的产生和发展第91-93页
  二、"X+不如+Y+W"式的产生和发展第93-94页
  三、"比"字差比句的产生和发展第94-99页
  四、递进式差比句的产生和发展第99-100页
  五、《朱子语类》差比句的总体特点和发展地位第100-102页
结语第102-104页
引用书目第104页
参考文献第104-108页
后记第108-109页

论文共10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汉语趋向动词用作方向词现象初探
下一篇:现代汉语中含有准定语的“N1+的+N2”结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