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财政法论文--金融法论文

P2P网络借贷风险的法律防范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8页
1 引言第11-14页
    1.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目的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外研究现状第12页
    1.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方法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创新点第13-14页
2 P2P网络借贷概述第14-24页
    2.1 P2P网络借贷风险的概述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P2P网络借贷的概念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P2P网络借贷发展现状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模式第14-16页
    2.2 P2P网络借贷风险界定及风险分析第16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P2P网络借贷风险的界定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借款人引发的风险分析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贷款人引发的风险分析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P2P网络借贷平台引发的风险分析第21-24页
3 我国防范P2P网络借贷风险的法律制度及存在的问题第24-30页
    3.1 借款人风险法律防范的现状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借款人引发风险的法律防范制度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借款人引发风险法律防范制度存在的问题第25-26页
    3.2 贷款人风险法律防范的现状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贷款人引发风险法律防范制度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贷款人风险法律防范制度存在的问题第27页
    3.3 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法律防范的现状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法律防范制度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法律防范制度存在的问题第28-30页
4 国外P2P网络借贷风险法律防范的制度比较第30-36页
    4.1 英国P2P网络借贷风险法律防范制度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确立监管机构防范风险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防范风险第31页
    4.2 美国P2P网络借贷风险法律防范制度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明确P2P网络借贷法律性质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相对完善的金融法律防范风险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联邦与州多层次多重监管模式第33-34页
    4.3 国外P2P网络借贷风险法律防范对我国的启示第34-36页
5 完善P2P网络借贷风险法律防范的建议第36-43页
    5.1 借款人引起风险的法律防范制度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信贷技术风险的法律防范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信用风险的法律防范第36-38页
    5.2 贷款人引起风险的法律防范制度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洗钱风险的法律防范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逆向选择风险的法律防范第38-39页
    5.3 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的法律防范制度第39-4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超范围经营风险的法律防范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风险的法律防范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中间账户监管缺位风险法律防范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借贷双方信息安全风险的法律防范第42-43页
结论第43-45页
参考文献第45-47页
后记第47-48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48页

论文共4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农村隔代家长的陪读困境及小组工作的介入
下一篇: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法律监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