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引言 | 第10-15页 |
1.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3 研究的方法、思路与创新点 | 第13-15页 |
2 P2P网络借贷平台概述 | 第15-22页 |
2.1 P2P网络贷款的界定及发展 | 第15-16页 |
2.2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界定 | 第16-17页 |
2.3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具体模式简述 | 第17-20页 |
2.3.1 纯中介模式 | 第17-18页 |
2.3.2 债权转让模式 | 第18-19页 |
2.3.3 担保模式 | 第19-20页 |
2.3.4 小贷模式 | 第20页 |
2.4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评析 | 第20-22页 |
3 国外P2P网络贷款平监管制度的比较与借鉴 | 第22-27页 |
3.1 国外P2P网络借贷平台监管制度的比较 | 第22-25页 |
3.1.1 英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制度 | 第22-23页 |
3.1.2 美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制度 | 第23-25页 |
3.1.3 日本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制度 | 第25页 |
3.2 国外P2P网络借贷平台制度监管制度的借鉴 | 第25-27页 |
4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监管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| 第27-34页 |
4.1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监管制度的现状 | 第27-29页 |
4.2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 | 第29-32页 |
4.2.1 监管主体不明 | 第29-30页 |
4.2.2 市场准入门槛过低 | 第30页 |
4.2.3 缺乏对第三方中间账户的监管 | 第30-31页 |
4.2.4 市场退出机制监管不健全 | 第31-32页 |
4.3 监管制度缺陷实例——以E租宝事件为例 | 第32-34页 |
4.3.1 e租宝事件及发生原因 | 第32页 |
4.3.2 e租宝事件的启示 | 第32-34页 |
5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监管制度的完善 | 第34-40页 |
5.1 完善监管立法体系 | 第34页 |
5.2 完善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主体 | 第34-36页 |
5.2.1 明确监管机构 | 第34-35页 |
5.2.2 设立金融消费者保护协会 | 第35-36页 |
5.3 完善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措施 | 第36-37页 |
5.3.1 建立健全P2P网贷平台的准入、风控与退出机制 | 第36页 |
5.3.2 建立第三方存管制度 | 第36-37页 |
5.3.3 强化平台的信息披露义务 | 第37页 |
5.4 完善相关的保障机制 | 第37-40页 |
5.4.1 完善征信体系建设 | 第37-39页 |
5.4.2 加强行业自律监管制度 | 第39-40页 |
结论 | 第40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3页 |
后记 | 第43-4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| 第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