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4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2.3 国内外研究评述 | 第12页 |
1.3 研究目的及内容 | 第12-13页 |
1.4 技术路线 | 第13-14页 |
第2章 公交站点形式及通行能力分析 | 第14-26页 |
2.1 公交站点的定义与分类 | 第14-19页 |
2.1.1 根据设置位置分类 | 第14-16页 |
2.1.2 根据设置方法分类 | 第16-17页 |
2.1.3 根据站台形式分类 | 第17-19页 |
2.2 公交站点通行能力分析 | 第19-25页 |
2.2.1 基本概念 | 第20-21页 |
2.2.2 传统通行能力模型 | 第21-23页 |
2.2.3 基于排队论的站点通行能力模型 | 第23-25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第3章 公交站点停靠时间特征分析 | 第26-32页 |
3.1 公交站点停靠过程分析 | 第26-29页 |
3.1.1 进站过程分析 | 第27页 |
3.1.2 停靠服务过程分析 | 第27-28页 |
3.1.3 出站过程分析 | 第28-29页 |
3.2 公交站点公交车辆微观行为分析 | 第29-30页 |
3.3 停靠时间时变特性 | 第30-31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4章 直线式公交站点停靠时间模型 | 第32-47页 |
4.1 公交站点停靠时间模型建立 | 第32-36页 |
4.1.1 公交站点停靠时间基本模型 | 第32-33页 |
4.1.2 模型假设 | 第33页 |
4.1.3 模型改进 | 第33-36页 |
4.2 基于混合泊松分布的直线式公交站点停靠时间模型 | 第36-42页 |
4.2.1 模型准备 | 第36-37页 |
4.2.2 基于混合泊松分布的概率模型 | 第37-38页 |
4.2.3 公交站点停靠时间计算 | 第38-42页 |
4.3 模型检验 | 第42-46页 |
4.3.1 模型评价指标 | 第42页 |
4.3.2 模型评价结果 | 第42-46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5章 港湾式公交站点停靠时间模型 | 第47-55页 |
5.1 公交站点停靠时间模型建立 | 第47-48页 |
5.1.1 模型假设 | 第47页 |
5.1.2 模型改进 | 第47-48页 |
5.2 基于混合泊松分布的港湾式公交站点停靠时间模型 | 第48-50页 |
5.2.1 基于混合泊松分布的概率模型 | 第48-49页 |
5.2.2 公交站点停靠时间计算 | 第49-50页 |
5.3 模型检验 | 第50-53页 |
5.3.1 模型评价指标 | 第50页 |
5.3.2 模型评价结果 | 第50-53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53-55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55-57页 |
主要结论 | 第55页 |
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| 第55-57页 |
致谢 | 第57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