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禾谷类作物论文--稻论文

长江中下游地区早、中、晚季水稻光温特性和品种配置研究

摘要第7-9页
Abstract第9-11页
缩略语表第12-13页
1.研究背景第13-19页
    1.1 研究意义第13页
    1.2 研究现状第13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光温条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早、中、晚稻三种季节生态型品种特性的差异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播期对产量的影响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品种与播期的互作关系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产量构成因子和干物质分配对产量的影响第17-18页
    1.3 研究目的第18-19页
2.材料与方法第19-23页
    2.1 试验设计第19页
    2.2 试验播种、移栽和取样时间设计第19-20页
    2.3 样品的采集、处理以及测定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气象数据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土壤指标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分蘖和SPAD动态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地上部生物量、株高和叶面积指数(LAI)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颖花和枝梗退化的测定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成熟期测产与考种第22页
    2.4 数据分析第22-23页
3.结果与分析第23-51页
    3.1 早、中、晚种植季节光温条件差异第23-28页
    3.2 种植季节对品种生育期的影响第28-32页
    3.3 种植季节和品种对产量的影响第32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产量水平第32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产量稳定性第36-38页
    3.4 种植季节和品种对干物质分配的影响第38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收获指数和生物量第38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花前干物质转运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收获指数和生物量大小及稳定性与产量高低及稳定性的关系第43-44页
    3.5 种植季节和品种对植株形态的影响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株高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分蘖第46-47页
    3.6 种植季节和品种对枝梗现存数和退化数的影响第47-50页
    3.7 种植季节和品种对SPAD值的影响第50-51页
4.讨论第51-59页
    4.1 种植季节和季节生态型品种对生育期的影响第51-53页
    4.2 种植季节间产量高低差异的原因第53-55页
    4.3 季节生态型品种间产量高低和稳定性差异的生理机制第55-56页
    4.4 早、中、晚季水稻品种配置的优化组合探索第56-59页
5.结论第59-60页
参考文献第60-68页
致谢第68页

论文共6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茯苓磷酸甲羟戊酸激酶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
下一篇:应用数字图像技术进行冬油菜氮素营养诊断的初步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