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桥涵工程论文--桥梁施工论文--施工技术论文

水滴型独塔斜拉桥施工监控与索力优化

致谢第7-8页
摘要第8-9页
Abstract第9-10页
第一章 绪论第17-27页
    1.1 斜拉桥概论第17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世界斜拉桥的发展过程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我国斜拉桥的发展过程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斜拉桥的结构形式第20-21页
    1.2 本斜拉桥研究现状第21页
    1.3 研究现状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斜拉桥预拱度设置方法研究现状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斜拉桥合理成桥状态研究现状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混凝土收缩效应研究现状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桥梁施工监控中温度效应的研究现状第23-24页
    1.4 论文工程背景第24-25页
    1.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5-27页
第二章 斜拉桥预拱度设置方法第27-46页
    2.1 斜拉桥成桥线形影响因素分析第27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施工过程中影响预拱度的因素分析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运营期影响预拱度的因素分析第32-39页
    2.2 斜拉桥预拱度的线形设置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施工预拱度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成桥预拱度第40-41页
    2.3 成桥预拱度的拟合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按经验曲线分配法设置成桥预拱度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运用origin拟合的正弦函数计算预拱度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一般多项式拟合法第43-44页
    2.4 施工预抛高第44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44-46页
第三章 斜拉桥合理成桥索力与无应力长度第46-70页
    3.1 成桥索力优化理论第46-48页
    3.2 确定合理恒载成桥索力常用方法第48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弯曲能量最小法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刚性支承连续梁法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影响矩阵法第52-56页
    3.3 涡河三桥合理成桥索力确定第56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索力优化的方法及步骤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成桥索力优化分析第56-61页
    3.4 合理成桥状态的受力分析第61-64页
    3.5 无应力长度的计算第64-69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无应力长度计算理论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实例计算第66-69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69-70页
第四章 斜拉桥混凝土结合面收缩效应分析第70-83页
    4.1 混凝土收缩计算理论及预测模型第70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混凝土收缩计算理论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常用的混凝土收缩预测模型介绍第71-73页
    4.2 分析模型第73-74页
    4.3 混凝土结合面收缩效应影响参数分析第74-8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浇筑时间间隔对混凝土结合面收缩效应的影响第74-7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环境湿度对混凝土结合面收缩效应的影响第77-7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纵向普通钢筋配筋率对混凝土结合面收缩效应的影响第79-81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节第81-83页
第五章 桥梁监控中温度效应的分析第83-101页
    5.1 温度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第83页
    5.2 温度场分析的主要方法第83-8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傅里叶热传导微分方程第83-8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数值分析法第84-8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半理论半经验公式法第86-87页
    5.3 桥梁合龙前温度效应的分析第87-9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合龙前升降温的影响第87-9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合龙前温度梯度的影响第90-93页
    5.4 桥梁合龙后温度效应的分析第93-9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合龙后升降温的影响第93-9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合龙后温度梯度的影响第96-98页
    5.5 温度梯度误差修正法第98-100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温度梯度取值的假定第98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温梯模型的验证及误差查询方法第98-100页
    5.6 本章小结第100-101页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01-103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101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101-103页
参考文献第103-106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106页

论文共10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高速公路组合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力学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
下一篇:隧道爆破通风优化数值模拟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