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药学论文--药物基础科学论文

以DISC为靶向的肿瘤特异性药物筛选细胞系的构建

摘要第6-8页
Abstract第8-9页
简写第13-1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7-27页
    1.1 TRAIL凋亡通路及其死亡受体复合物DISC第18-20页
    1.2 Procaspase8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第20-21页
    1.3 REFI技术第21-22页
    1.4 本实验研究的目的第22-24页
    1.5 本实验研究路线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构建载体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转染并筛选细胞株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细胞系的鉴定第25-27页
第二章 Procaspase8-D-GFP细胞系的构建第27-58页
    2.1 实验材料第27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载体、菌种及细胞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实验仪器和耗材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实验试剂和药品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实验试剂的配置第29-32页
    2.2 实验内容与结果第32-5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分子实验第32-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.1 获取目的基因procaspase8-D(1-215)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.2 质粒扩增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.3 质粒小提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.4 双酶切鉴定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.5 测序鉴定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.6 质粒大提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细胞实验第38-5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.1 U2OS细胞复苏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.2 U2OS细胞传代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.3 质粒pCMV6-Procaspase8-D-GFP转染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.4 pCMV6-Procaspase8-D-GFP质粒浓度对转染影响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.5 Necrostatin(40uM)预处理U2OS细胞后转染pCMV6-Procaspase8-D-GFP质粒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.6 Z-VAD-FMK预处理U2OS细胞后转pCMV6-Procaspase8-D-GFP质粒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.7 Procaspase8-D(1-215)对癌细胞的致死作用机制第49-56页
    2.4 小结第56-57页
    2.5 讨论第57-58页
第三章 Procaspase 8~(WT)细胞系的构建第58-78页
    3.1 实验材料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载体、菌种及细胞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实验仪器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实验试剂和药品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实验试剂的配置第59-60页
    3.2 实验内容与结果第60-7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分子实验第60-6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1.1 引物设计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1.2 配置引物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1.3 提取total RNA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1.2 逆转录第62-6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1.4 双酶切反应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1.5 目标片段procaspase8和线性空载质粒胶回收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1.6 连接反应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1.7 连接载体的转化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1.8 菌落PCR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1.9 测序及保菌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1.10 质粒大提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1.11 点突变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细胞实验第67-7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.1 细胞培养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.2 pCMV6-procaspase8~(WT)-GFP质粒的转染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.3 pCMV6-Procaspase8~(C330A)-GFP质粒的转染第69-77页
    3.5 小结第77-78页
第四章 prc8DED1-GFP和prc8DED2-GFP细胞系的构建第78-97页
    4.1 实验材料第78-8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载体、菌种及细胞第7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实验仪器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实验试剂和药品第7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实验试剂和药品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实验试剂的配置第80-81页
    4.2 实验内容与结果第81-9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分子实验第81-8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1.1 设计引物第8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1.2 配置引物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1.3 PCR反应第8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1.4 胶回收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1.5 双酶切反应第8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1.6 目标片段prc8DED1/prc8DED2和线性空载质粒胶回收第83-8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1.7 连接反应第8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1.8 表达载体的转化第8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1.9 菌落PCR第8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1.10 测序及保菌第8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细胞实验第84-9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2.1 pCMV6-prc8DED1-GFP和pCMV6-prc8DED2-GFP质粒转染第84-8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2.2 细胞系的筛选和建立第86-9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2.3 TRAIL处理细胞系第90-96页
    4.5 小结第96-97页
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第97-99页
参考文献第99-104页
致谢第104-105页
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105-106页
附录B 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第106页

论文共10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重组Exendin-4高降糖活性机制研究
下一篇:埃索美拉唑钠盐及镁盐制备肠溶微丸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