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络热词的传播及社会功能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英文摘要 | 第4页 |
1 绪论 | 第7-18页 |
1.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| 第7页 |
1.2 研究综述 | 第7-13页 |
1.2.1 传播学视角 | 第8-10页 |
1.2.2 心理学视角 | 第10-11页 |
1.2.3 文化视角 | 第11-12页 |
1.2.4 其他视角 | 第12-13页 |
1.3 研究方法 | 第13页 |
1.4 核心概念的界定 | 第13-17页 |
1.4.1 网络流行语 | 第14页 |
1.4.2 网络热词 | 第14-15页 |
1.4.3 迷因理论 | 第15-16页 |
1.4.4 狂欢理论 | 第16-17页 |
1.5 创新之处与难点 | 第17-18页 |
1.5.1 创新点 | 第17页 |
1.5.2 难点 | 第17-18页 |
2 网络热词的传播特征分析 | 第18-25页 |
2.1 拉斯韦尔 5W模式 | 第18-19页 |
2.2 迷因的病毒式传播 | 第19-22页 |
2.3 网络热词生成特点 | 第22-25页 |
2.3.1 偶发性 | 第22-23页 |
2.3.2 碎片化 | 第23页 |
2.3.3 快消式 | 第23-24页 |
2.3.4 凝练性 | 第24-25页 |
3 网络热词的生成机制分析 | 第25-30页 |
3.1 草根网民自发原创 | 第25页 |
3.2 社会热点共鸣生成 | 第25-27页 |
3.3 名人效应带动引发 | 第27-28页 |
3.4 热门文化产品关联型 | 第28-29页 |
3.5 商业策划与操纵型 | 第29-30页 |
4 网络热词的社会文化功能 | 第30-34页 |
4.1 自我娱乐功能 | 第30-31页 |
4.2 个性表达功能 | 第31-32页 |
4.3 释放压力功能 | 第32-34页 |
5 网络热词的社会政治功能 | 第34-40页 |
5.1 民意表达功能 | 第34-36页 |
5.2 议题强化功能 | 第36-38页 |
5.3 政治监督功能 | 第38-40页 |
6 结论与反思 | 第40-42页 |
致谢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5页 |
附录 | 第45-46页 |
A. 近十年来年度网络热词单元样本 | 第45-46页 |
B. 近十年来年度网络热词的分类统计 | 第46页 |
C.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| 第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