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化学工业论文--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论文--第Ⅲ族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论文--镧系元素(稀土元素)的无机化合物论文

纳米二氧化铈颗粒的制备及氧空位对其性能的影响研究

中文摘要第3-5页
英文摘要第5-6页
1 绪论第10-28页
    1.1 二氧化铈的应用及纳米二氧化铈的制备第11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二氧化铈的应用概述第11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纳米二氧化铈的制备工艺第16-17页
    1.2 热等离子体法和熔盐法制备纳米材料概述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热等离子体法制备纳米材料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熔盐法制备纳米材料第18-19页
    1.3 二氧化铈中氧空位的形成途径及表征方法第19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二氧化铈氧空位的形成途径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氧空位的表征方法第21-24页
    1.4 氧空位对二氧化铈性能的影响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氧空位对二氧化铈催化性能的影响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氧空位对二氧化铈禁带宽度的影响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氧空位的稳定性第26页
    1.5 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研究内容第27-28页
2 纳米二氧化铈制备工艺优化研究第28-56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28页
    2.2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28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热等离子体制备纳米二氧化铈实验方法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KCl-LiCl熔盐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铈实验方法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KOH-NaOH熔盐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铈实验方法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分析测试方法第34页
    2.3 热等离子体制备纳米二氧化铈颗粒结果分析第34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物相组成分析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微观结构表征第36-38页
    2.4 KCl-LiCl熔盐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铈的结果分析第38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KCl-LiCl熔盐法所制备纳米二氧化铈分析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KCl-LiCl熔盐法中二氧化铈形成机理研究第41-49页
    2.5 KOH-NaOH熔盐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铈的结果分析第49-55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温度对纳米二氧化铈的影响研究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不同气氛对二氧化铈形成的影响研究第52-55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55-56页
3 高温处理工艺对二氧化铈结构与性能影响研究第56-68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56页
    3.2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热等离子体处理纳米二氧化铈实验方法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高温氢气处理纳米二氧化铈实验方法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测试分析方法第57-58页
    3.3 实验结果分析第58-6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热等离子体处理纳米二氧化铈结果分析第58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高温氢气处理对纳米二氧化铈结构影响分析第62-67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67-68页
4 二氧化铈氧空位表征及形成机理研究第68-88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68页
    4.2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实验材料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Raman表征方法第6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XPS表征方法第69页
    4.3 氧空位的测定表征结果分析第69-8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热等离子体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铈的氧空位表征第69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KCl-LiCl熔盐法所制备纳米二氧化铈的氧空位表征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KOH-NaOH熔盐法所制备纳米二氧化铈的氧空位表征第73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热等离子体处理二氧化铈的氧空位表征第76-7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高温氢气处理二氧化铈氧空位表征第78-80页
    4.4 氧空位的形成机理分析研究第80-8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未完全还原所形成的氧空位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未完全氧化所形成的氧空位第82-83页
    4.5 氧空位稳定性分析第83-86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86-88页
5 氧空位对纳米二氧化铈的催化性能影响研究第88-96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88页
    5.2 实验原料及方法第88-8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实验原料第88-8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CO催化氧化性能测试方法第89页
    5.3 二氧化铈的催化性能及氧空位对其的影响研究第89-9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KCl-LiCl法制备的纳米二氧化铈的催化性能研究第89-9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KOH-NaOH法制备的纳米二氧化铈催化性能研究第91-9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高温氢气处理的纳米二氧化铈对CO催化性能研究第92-94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94-96页
6 氧空位对纳米二氧化铈能带结构影响研究第96-106页
    6.1 引言第96页
    6.2 实验原料及方法第96-9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实验原料第9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实验方法第96-97页
    6.3 能带结构测定分析及氧空位对其影响研究第97-102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KCl-LiCl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铈的能带结构第97-99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KOH-NaOH制备的纳米二氧化铈的能带结构第99-100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热等离子体处理后对纳米二氧化铈禁带宽度影响第100-101页
        6.3.4 高温氢气处理后对纳米二氧化铈禁带宽度影响第101-102页
    6.4 氧空位及铈亚氧化物相对二氧化铈禁带宽度影响讨论第102-104页
    6.5 本章小结第104-106页
7 结论及创新点第106-110页
    7.1 结论第106-107页
    7.2 创新点第107页
    7.3 下一步工作展望第107-110页
致谢第110-112页
参考文献第112-124页
附录第124-125页
    A.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的成果目录第124-125页
    B.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第125页
    C.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25页
    D.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所获得的奖项第125页

论文共12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准嵌段聚合物纳米给药系统的研究
下一篇:韧革菌素等四种天然产物的合成、结构修饰及生物活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