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8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2页 |
本论文专用术语注释表 | 第13-1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5-61页 |
1. 前言 | 第15-16页 |
2. 传统共价键嵌段共聚物的设计与应用 | 第16-29页 |
2.1. 常见生物相容嵌段共聚物的合成 | 第16-20页 |
2.2. 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应用 | 第20-29页 |
3. 基于环糊精主客体识别纳米载体的设计及其应用 | 第29-40页 |
3.1. 含有环糊精的聚合物的合成 | 第29-34页 |
3.2. 基于主客体识别的药物传输 | 第34-37页 |
3.3. 基于主客体识别的基因治疗 | 第37-39页 |
3.4. 基于主客体识别的自修复材料 | 第39-40页 |
4. 主动靶向纳米载体的发展 | 第40-47页 |
4.1. 转铁蛋白分子靶向载体的制备与应用 | 第40-41页 |
4.2. 叶酸靶向基团在肿瘤领域的应用 | 第41-43页 |
4.3. 苯硼酸靶向基团的研究 | 第43-44页 |
4.4. 多肽靶向纳米载体的设计与应用 | 第44-46页 |
4.5. 适配体靶向体系的设计与应用 | 第46页 |
4.6. 抗体靶向体系的设计与应用 | 第46-47页 |
5. 存在的一些问题 | 第47-48页 |
6.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| 第48-51页 |
6.1.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| 第48-49页 |
6.2.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| 第49-51页 |
7. 参考文献 | 第51-61页 |
第二章 PVP-PASP准嵌段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应用 | 第61-90页 |
1. 前言 | 第61-63页 |
2. 材料和方法 | 第63-70页 |
2.1. 实验材料 | 第63-64页 |
2.2. 小分子炔-链转移剂(Alkyne-CTA)的合成 | 第64页 |
2.3. β-环糊精大分子链转移剂的合成(β-CD-CTA) | 第64-65页 |
2.4. β-环糊精封端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合成(β-CD-PVP) | 第65-66页 |
2.5. 金刚烷封端聚天冬氨酸的合成(AD-PASP) | 第66-67页 |
2.6. 负载顺铂纳米粒子的制备(PVP-PASP-CDDP) | 第67页 |
2.7. 载药纳米粒子的表征 | 第67-68页 |
2.8. 载药纳米粒子载药量和包封率 | 第68页 |
2.9. 载药纳米粒子的体外释放 | 第68页 |
2.10. 细胞毒性实验 | 第68-69页 |
2.11. 载药纳米粒子的细胞摄取 | 第69页 |
2.12. 实时近红外荧光成像(NIRF) | 第69-70页 |
2.13. 载药纳米粒子的生物分布 | 第70页 |
2.14. 体内抗肿瘤 | 第70页 |
2.15. 统计学分析 | 第70页 |
3. 结果与讨论 | 第70-86页 |
3.1. β-环糊精修饰的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合成(β-CD-PVP) | 第70-74页 |
3.2. 金刚烷封端-聚天冬氨酸的合成AD-PASP | 第74-77页 |
3.3. 载药纳米粒子的制备 | 第77-79页 |
3.4. 纳米粒子的稳定性和药物释放 | 第79-81页 |
3.5. 细胞毒性及细胞摄取 | 第81-82页 |
3.6. 实时近红外成像 | 第82-83页 |
3.7. 生物分布 | 第83-84页 |
3.8. 抗肿瘤实验 | 第84-86页 |
4. 本章小结 | 第86-87页 |
5. 参考文献 | 第87-90页 |
第三章 博来霉素单糖靶向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应用 | 第90-132页 |
1. 前言 | 第90-93页 |
2. 材料和方法 | 第93-101页 |
2.1. 材料 | 第93页 |
2.2. 利用胺解/麦克尔加成一锅法合成叠氮功能化的β-CD-PVP | 第93-94页 |
2.3. 利用click化学,氨基或者单糖修饰β-CD-PVP的合成 | 第94-95页 |
2.4. 负载顺铂纳米粒子的制备 | 第95页 |
2.5. 负载顺铂纳米粒子的表征 | 第95页 |
2.6. 负载顺铂纳米粒子的体外药物释放 | 第95页 |
2.7. 负载顺铂纳米粒子的细胞摄取实验 | 第95-97页 |
2.8. 主动靶向纳米粒子进细胞机制研究 | 第97-98页 |
2.9. 负载顺铂纳米粒子的体外细胞毒性实验 | 第98页 |
2.10. 纳米粒子SH-SY5Y三维细胞渗透实验 | 第98页 |
2.11. 近红外成像 | 第98-99页 |
2.12. 生物分布 | 第99页 |
2.13. 肿瘤组织渗透 | 第99-100页 |
2.14. 负载顺铂纳米粒子的抗肿瘤实验 | 第100页 |
2.15. 细胞凋亡以及细胞增殖 | 第100-101页 |
2.16. 统计学分析 | 第101页 |
3. 结果与讨论 | 第101-126页 |
3.1. 合成氨基或者单糖功能化的β-CD-PVP | 第101-102页 |
3.2. 负载顺铂纳米粒子的制备 | 第102-104页 |
3.3. 负载顺铂纳米粒子的药物释放 | 第104-105页 |
3.4. 细胞摄取实验及其机制研究 | 第105-115页 |
3.5. 细胞毒性实验 | 第115-116页 |
3.6. 在SH-SY5Y三维细胞的停留和渗透 | 第116-117页 |
3.7. 活体近红外成像 | 第117-120页 |
3.8. 负载顺铂纳米粒子的体内分布 | 第120-121页 |
3.9. 载药纳米粒子在H22肿瘤组织内的渗透 | 第121-123页 |
3.10. 载药纳米粒子的抗肿瘤实验 | 第123-125页 |
3.11. 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实验 | 第125-126页 |
4. 本章小结 | 第126-128页 |
5. 参考文献 | 第128-132页 |
第四章 具有三价靶向作用的七臂PVP化纳米粒子的制备 | 第132-156页 |
1. 前言 | 第132页 |
2. 材料和方法 | 第132-140页 |
2.1. 材料 | 第132-133页 |
2.2. 小分子Alkyne-CTA的合成 | 第133页 |
2.3. 炔基修饰的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合成 | 第133-134页 |
2.4. 单臂或者七臂PVP修饰β-环糊精的合成β-CD-PVP(N) | 第134-135页 |
2.5. 单价或者三价叠氮官能团修饰β-CD-PVP(N)的合成 | 第135-136页 |
2.6. 单价或者三价博来霉素单糖修饰β-CD-PVP(N)的合成 | 第136-138页 |
2.7. 金刚烷修饰的聚天冬氨酸己酰胺的合成 | 第138-139页 |
2.8. 基于主客体识别作用纳米粒子的制备 | 第139-140页 |
2.9. 纳米粒子的仪器表征 | 第140页 |
2.10. 细胞摄取实验 | 第140页 |
3. 结果与讨论 | 第140-152页 |
4. 本章小结 | 第152-154页 |
5. 参考文献 | 第154-156页 |
第五章 今后的工作和展望 | 第156-158页 |
已发表和待发表的文章 | 第158-159页 |
致谢 | 第159-1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