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.绪论 | 第9-18页 |
1.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10-15页 |
1.2.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0-12页 |
1.2.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2-14页 |
1.2.3 文献综述小结 | 第14-15页 |
1.3 研究思路与框架 | 第15-18页 |
1.3.1 研究内容、思路与框架 | 第15-16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3.3 研究的创新之处 | 第17-18页 |
2.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审计服务外包管理的基本理论 | 第18-25页 |
2.1 相关理论的阐述 | 第18-21页 |
2.1.1 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8-19页 |
2.1.2 政府投资项目的特殊性 | 第19-20页 |
2.1.3 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审计服务外包管理的意义 | 第20-21页 |
2.2 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21-25页 |
2.2.1 委托代理理论 | 第21-22页 |
2.2.2 审计免疫系统理论 | 第22页 |
2.2.3 审计质量控制理论 | 第22-25页 |
3.A区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审计服务外包简介 | 第25-30页 |
3.1 A区审计局简介 | 第25-26页 |
3.2 A区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审计服务外包的基本情况 | 第26-28页 |
3.3 相关制度支持情况 | 第28-30页 |
4.A区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审计服务外包管理的实践 | 第30-44页 |
4.1 中介机构的遴选 | 第30-34页 |
4.1.1 中介机构的入库条件 | 第31页 |
4.1.2 中介机构的选取 | 第31-34页 |
4.2 外包审计服务合同的签订 | 第34-36页 |
4.2.1 审计业务合同的约束 | 第34-36页 |
4.2.2 廉洁从审承诺书的约束 | 第36页 |
4.3 审计过程中的监督控制 | 第36-38页 |
4.3.1 审前指导 | 第37页 |
4.3.2 审中监督 | 第37-38页 |
4.3.3 信息汇报反馈机制 | 第38页 |
4.4 审计服务质量的复核 | 第38-40页 |
4.4.1 另聘中介机构进行的复核 | 第38-39页 |
4.4.2 审计中心进行的复核 | 第39-40页 |
4.5 对中介机构的考核 | 第40-43页 |
4.6 审计局自身审计力量的夯实 | 第43-44页 |
5.对A区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审计服务外包管理实践的分析 | 第44-49页 |
5.1 实践中的亮点 | 第44-46页 |
5.1.1 固定的全过程控制举措 | 第44页 |
5.1.2 政府审计的主导性 | 第44-45页 |
5.1.3 统一的管理平台 | 第45页 |
5.1.4 监督关口的前移 | 第45页 |
5.1.5 对复核工作的重视 | 第45-46页 |
5.1.6 合同与考核激励的挂钩 | 第46页 |
5.2 实践中的不足之处 | 第46-49页 |
5.2.1 遴选中介机构阶段暴露的不足 | 第46页 |
5.2.2 签订审计服务合同阶段暴露的不足 | 第46-47页 |
5.2.3 审计过程中的监督阶段暴露的不足 | 第47页 |
5.2.4 审计服务质量复核阶段暴露的不足 | 第47-48页 |
5.2.5 对中介机构的考核阶段暴露的不足 | 第48-49页 |
6.借鉴A区实践对完善我国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审计服务外包管理的建议 | 第49-51页 |
7.结语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5页 |
后记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