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语言、文字论文--汉语论文--语法论文--近代、现代语法论文

类型学视野下的明清关系从句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绪论第11-19页
    (一)选题缘由和意义第11页
    (二)类型学视野下的关系从句研究第11-15页
    (三)关系从句和关系从句标记的定义第15-18页
    (四)研究内容第18页
    (五)语料来源第18-19页
一、“者”类关系从句第19-28页
    (一)“者”类关系从句的类型第19-21页
    (二)“者”类关系从句所使用的关系化策略第21-23页
    (三)“者”类关系从句中的VP结构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1、单音谓词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、动宾结构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3、状动结构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4、并列结构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5、动补结构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6、主谓结构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7、连动结构第25-26页
    (四)中心名词在关系小句中的角色第26-28页
二、“之”类关系从句第28-35页
    (一)“之”类关系从句的类型第28-29页
    (二)“之”类关系从句所使用的关系化策略第29-30页
    (三)“之”类关系从句中的VP结构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1、动宾结构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、主谓结构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、状动结构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4、并列结构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5、动补结构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6、连动/兼语结构第31-32页
    (四)“之”类关系从句可关系化的名词性成分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1、关系化主语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2、关系化宾语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、关系化旁格宾语第33-35页
三、“的”类关系从句第35-47页
    (一)“的”类关系从句的类型第35-38页
    (二)“的”类关系从句采用的关系化策略第38-39页
    (三)“的”类关系从句中的VP结构第39-43页
        1、单音谓词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2、单音谓词+时体标记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、动宾结构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4、状动结构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5、主谓结构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6、并列结构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7、动补结构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8、连动/兼语结构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9、叠加的关系小句第42-43页
    (四)“的”类关系从句可关系化的名词性成分第43-47页
        1、关系化主语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2、关系化宾语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、关系化间接宾语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4、关系化旁格宾语第44-47页
四、零标记类关系从句第47-54页
    (一)零标记类关系从句的类型第47-48页
    (二)零标记类关系从句所使用的关系化策略第48-49页
    (三)零标记类关系从句中的VP结构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1、动宾结构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2、主谓结构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3、状动结构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、动补结构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5、连动结构第50-51页
    (四)零标记类关系从句可关系化的名词性成分第51-54页
        1、关系化主语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2、关系化宾语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3、关系化旁格宾语第52-54页
五、各标记类关系从句比较分析第54-59页
    (一)类型比较第54页
    (二)在四部书中的分布情况比较第54-55页
    (三)VP结构比较第55-57页
    (四)各类关系从句可关系化的名词性成分第57-59页
六、明清关系从句的特征第59-61页
结论第61-62页
参考文献第62-66页
致谢第66页

论文共6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《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》话题结构研究
下一篇:“哪”系疑问代词的用法及来源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