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业发展与城市蔓延--以江苏为实证的分析
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17页 |
1.1 问题的提出 | 第12-13页 |
1.2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3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3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3页 |
1.3 研究内容 | 第13-15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1.5 研究创新点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文献综述 | 第17-25页 |
2.1 产业发展理论综述 | 第17-18页 |
2.1.1 产业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| 第17页 |
2.1.2 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 | 第17-18页 |
2.2 城市蔓延理论综述 | 第18-21页 |
2.2.1 城市蔓延的内涵界定 | 第18-19页 |
2.2.2 城市蔓延的测度 | 第19-20页 |
2.2.3 城市蔓延的动力机制 | 第20-21页 |
2.2.4 城市蔓延的调控策略 | 第21页 |
2.3 产城融合理论综述 | 第21-22页 |
2.3.1 产城融合概念的提出 | 第21-22页 |
2.3.2 产城融合的实现路径 | 第22页 |
2.4 研究评述与启示 | 第22-25页 |
第三章 产业发展与城市蔓延的理论分析 | 第25-31页 |
3.1 产业发展与城市空间变化的互动分析 | 第25-27页 |
3.1.1 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| 第25-26页 |
3.1.2 产业发展与城市空间变化的互动性 | 第26-27页 |
3.2 产业发展对应的城市空间利用特征 | 第27-29页 |
3.2.1 产业规模扩大对应的城市空间利用特征 | 第27页 |
3.2.2 产业结构升级对应的城市空间利用特征 | 第27-28页 |
3.2.3 产业集聚对应的城市空间利用特征 | 第28-29页 |
3.3 产业发展与城市蔓延的动态关系机制 | 第29-31页 |
3.3.1 工业发展对城市蔓延的影响机制 | 第29页 |
3.3.2 服务业发展对城市蔓延的影响机制 | 第29-31页 |
第四章 江苏省产业发展与城市蔓延现状分析 | 第31-51页 |
4.1 江苏省概况 | 第31-32页 |
4.1.1 自然地理概况 | 第31页 |
4.1.2 行政区划 | 第31页 |
4.1.3 经济社会概况 | 第31-32页 |
4.2 江苏省各市辖区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| 第32-40页 |
4.2.1 偏离-份额分析法数学建模 | 第32-33页 |
4.2.2 江苏省各市产业结构的偏离份额分析 | 第33-40页 |
4.3 江苏省城市蔓延的现状分析 | 第40-43页 |
4.3.1 土地与人口增速的比较情况 | 第40-42页 |
4.3.2 耕地面积变化情况 | 第42-43页 |
4.4 江苏省产业发展与城市蔓延的互动关系 | 第43-51页 |
4.4.1 产业规模变化与城市蔓延的变化规律 | 第43-45页 |
4.4.2 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蔓延的变化规律 | 第45-51页 |
第五章 城市蔓延与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| 第51-62页 |
5.1 变量选取与说明 | 第51-54页 |
5.1.1 被解释变量及选取原因 | 第51页 |
5.1.2 解释变量及选取原因 | 第51-53页 |
5.1.3 数据来源与说明 | 第53-54页 |
5.2 实证检验一:基于产业规模视角的模型分析 | 第54-58页 |
5.2.1 计量模型的构建 | 第54页 |
5.2.2 回归结果分析 | 第54-58页 |
5.3 实证检验二:基于产业结构视角的模型分析 | 第58-61页 |
5.3.1 计量模型的构建 | 第58-59页 |
5.3.2 回归结果分析 | 第59-61页 |
5.4 小结 | 第61-62页 |
第六章 基于典型区域的案例分析 | 第62-68页 |
6.1 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概况 | 第62-64页 |
6.2 苏州工业园区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| 第64-65页 |
6.3 苏州工业园区产城融合模式及启示 | 第65-68页 |
6.3.1 园区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 | 第65-67页 |
6.3.2 园区产城融合模式对治理城市蔓延的启示 | 第67-68页 |
第七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| 第68-71页 |
7.1 研究总结与启示 | 第68-70页 |
7.1.1 全文研究总结 | 第68-69页 |
7.1.2 相关启示 | 第69-70页 |
7.2 进一步研究方向 | 第70-71页 |
致谢 | 第71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5页 |
硕士在读期间学术成果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