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4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12页 |
1.2.1 研究内容 | 第12页 |
1.2.2 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1.3 研究技术路线 | 第12-13页 |
1.4 论文创新点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文献综述 | 第14-20页 |
2.1 生态文明内涵 | 第14-15页 |
2.2 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| 第15-17页 |
2.2.1 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差异性 | 第15-16页 |
2.2.2 生态文明建设的阶段性 | 第16-17页 |
2.3 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因素 | 第17-19页 |
2.3.1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 | 第17页 |
2.3.2 生态文明建设与产业结构 | 第17-18页 |
2.3.3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增长方式 | 第18-19页 |
2.3.4 生态文明建设与需求结构 | 第19页 |
2.4 研究现状述评 | 第19-20页 |
第三章 江苏省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 | 第20-32页 |
3.1 经济发展阶段分析 | 第20-23页 |
3.1.1 总体分析 | 第20-21页 |
3.1.2 区域分析 | 第21-23页 |
3.2 经济增长方式分析 | 第23-26页 |
3.2.1 总体分析 | 第23-25页 |
3.2.2 区域分析 | 第25-26页 |
3.3 生态环境建设情况分析 | 第26-29页 |
3.3.1 总体分析 | 第26-27页 |
3.3.2 区域分析 | 第27-29页 |
3.4 经济发展环境成本分析 | 第29-32页 |
3.4.1 总体分析 | 第29-30页 |
3.4.2 区域分析 | 第30-32页 |
第四章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及其问题分析 | 第32-39页 |
4.1 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指标体系构建 | 第32-35页 |
4.1.1 指标体系指标选取 | 第32-33页 |
4.1.2 指标体系权重确定 | 第33-35页 |
4.2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 | 第35-36页 |
4.3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分析 | 第36-39页 |
4.3.1 空间承载力低 | 第36-37页 |
4.3.2 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低 | 第37-38页 |
4.3.3 环境污染严重 | 第38-39页 |
第五章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联分析 | 第39-44页 |
5.1 灰色关联分析 | 第39-40页 |
5.2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耦合特征分析 | 第40-41页 |
5.3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强度时空变化分析 | 第41-44页 |
第六章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44-51页 |
6.1 生态文明建设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| 第44-45页 |
6.2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| 第45-49页 |
6.2.1 变量选取 | 第45页 |
6.2.2 单位根检验 | 第45-46页 |
6.2.3 模型设定检验 | 第46-48页 |
6.2.4 回归结果 | 第48-49页 |
6.3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影响因素回归结果分析 | 第49-51页 |
6.3.1 总体分析 | 第49页 |
6.3.2 分阶段分析 | 第49-50页 |
6.3.3 区域分析 | 第50-51页 |
第七章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分析及对策建议 | 第51-58页 |
7.1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总结 | 第51页 |
7.2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路径选择 | 第51-53页 |
7.2.1 生态综合治理 | 第51-52页 |
7.2.2 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| 第52页 |
7.2.3 产业结构升级 | 第52页 |
7.2.4 需求结构优化 | 第52-53页 |
7.3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| 第53-58页 |
7.3.1 苏南地区 | 第53-55页 |
7.3.2 苏北地区 | 第55-58页 |
致谢 | 第58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