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2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5-27页 |
1.1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与空间生命科学的需求 | 第15页 |
1.2 空间辐射环境与辐射损伤 | 第15-21页 |
1.2.1 空间辐射环境 | 第15-18页 |
1.2.2 辐射损伤 | 第18-21页 |
1.3 重离子辐射生物学效应 | 第21-25页 |
1.3.1 重离子辐射效应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 | 第22-23页 |
1.3.2 重离子辐照在肿瘤放疗领域的应用 | 第23-25页 |
1.4 课题思路 | 第25-27页 |
第2章 材料与方法 | 第27-37页 |
2.1 实验材料 | 第27-28页 |
2.1.1 动物品系 | 第27页 |
2.1.2 实验试剂与仪器 | 第27-28页 |
2.1.3 重离子实验平台 | 第28页 |
2.2 动物模型及测试方法 | 第28-36页 |
2.2.1 动物饲养 | 第28-29页 |
2.2.2 重离子辐照模型 | 第29-32页 |
2.2.3.1 糖水实验 | 第30-31页 |
2.2.3.2 转棒实验 | 第31页 |
2.2.3.3 旷场实验 | 第31页 |
2.2.3.4 强迫游泳实验 | 第31-32页 |
2.2.4 ~(18)F-FDG micro PET扫描 | 第32-33页 |
2.2.5 动物样品处理 | 第33-34页 |
2.2.6 动物样品转录组学分析 | 第34-36页 |
2.2.6.1 建库测序流程 | 第34-36页 |
2.2.6.2 生物信息分析流程 | 第36页 |
2.3 数据处理与分析 | 第36-37页 |
第3章 结果与讨论 | 第37-92页 |
3.1 ~(56)Fe~(26+)重离子脑局部辐照大鼠模型的评价 | 第37-46页 |
3.1.1 辐照条件的确定 | 第37-38页 |
3.1.2~(56)Fe~(26+)重离子脑局部辐照后大鼠行为学评价 | 第38-46页 |
3.1.2.1~(56)Fe~(26+)重离子脑局部辐照后大鼠体重与脏器指数评价 | 第38-40页 |
3.1.2.2 旷场实验 | 第40-42页 |
3.1.2.3 转棒实验 | 第42-44页 |
3.1.2.4 糖水实验 | 第44页 |
3.1.2.5 水迷宫实验 | 第44-46页 |
3.2~(56)Fe~(26+)重离子脑局部辐照后大鼠不同脑区葡萄糖代谢变化 | 第46-58页 |
3.2.1 ~(56)Fe~(26+)重离子脑局部辐照 99 %置信区间下大鼠脑区葡萄糖代谢变化 | 第47-50页 |
3.2.2 ~(56)Fe~(26+)重离子脑局部辐照 95 %置信区间下大鼠脑区葡萄糖代谢变化 | 第50-53页 |
3.2.3 ~(56)Fe~(26+)重离子脑局部辐照大鼠脑区葡萄糖代谢变化规律 | 第53-58页 |
3.3 ~(56)Fe~(26+)重离子脑局部辐照后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病理分析 | 第58-62页 |
3.4 ~(56)Fe~(26+)重离子脑局部辐照后纹状体转录组学分析 | 第62-92页 |
3.4.1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 | 第62-69页 |
3.4.2 可变剪切分析 | 第69-71页 |
3.4.4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| 第71-72页 |
3.4.5 RNA-seq整体质量评估 | 第72-73页 |
3.4.6 差异表达分析 | 第73-80页 |
3.4.6.1 基因表达水平对比 | 第73-74页 |
3.4.6.2 差异表达基因列表 | 第74-78页 |
3.4.6.3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| 第78-79页 |
3.4.6.4 差异基因聚类分析 | 第79-80页 |
3.4.7 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 | 第80-83页 |
3.4.7.1 差异基因GO富集柱状图 | 第80-83页 |
3.4.8 差异基因KEGG富集分析 | 第83-92页 |
第4章 结论 | 第92-9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6-100页 |
附录 | 第100-13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| 第132-133页 |
致谢 | 第133-13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