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绪论 | 第10-20页 |
(一)选题依据和意义 | 第10-12页 |
(二)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| 第12-17页 |
(三)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| 第17页 |
(四)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(五)论文的创新性和不足 | 第18-20页 |
一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概述 | 第20-25页 |
(一)概念界定与解说 | 第20-22页 |
1、生活化与向生活世界回归 | 第20-21页 |
2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| 第21-22页 |
(二)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特征 | 第22-25页 |
1、以人为本的实践性是其本质特征 | 第22-23页 |
2、回归社会生活是其重要价值导向 | 第23-24页 |
3、提升生命质量是其重要目的归属 | 第24-25页 |
二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依据 | 第25-32页 |
(一)理论根据 | 第25-28页 |
1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| 第25-26页 |
2、胡锦涛的以人为本思想 | 第26-27页 |
3、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 | 第27-28页 |
(二)现实根基 | 第28-32页 |
1、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环境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2、大学生主体性意识增强的挑战 | 第29-30页 |
3、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| 第30-32页 |
三、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现状分析 | 第32-43页 |
(一)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总体状况 | 第32页 |
(二)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不足的主要表现 | 第32-37页 |
1、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与生活化的要求适应不足 | 第32-33页 |
2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生活化程度不高 | 第33-34页 |
3、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生活化程度不高 | 第34-37页 |
(三)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不足的原因分析 | 第37-43页 |
1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与生活化要求之间存在不一致 | 第37-39页 |
2、大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要求之间存在差距 | 第39-40页 |
3、不良环境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影响 | 第40-43页 |
四、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对策 | 第43-53页 |
(一)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 | 第43页 |
(二)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积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| 第43-47页 |
1、牢固树立生活教育观,以此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| 第43-44页 |
2、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性内容,帮助大学生深入认识生活 | 第44-45页 |
3、重视方法载体的综合运用,提升大学生参与生活的能力 | 第45-46页 |
4、增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师生互动,引导大学生回归生活 | 第46-47页 |
(三)大学生应自觉回应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要求 | 第47-50页 |
1、发挥主观能动性,明确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重要作用 | 第47-48页 |
2、联系生活实际,以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| 第48-49页 |
3、参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,实现自身的超越性发展 | 第49页 |
4、学会运用生活中的优良教育资源,强化自我教育 | 第49-50页 |
(四)社会各方相互配合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合力 | 第50-53页 |
1、优化社会文化环境,创设良好的社会氛围 | 第50-51页 |
2、强化校园管理与服务,营造和谐校园环境 | 第51-52页 |
3、联动社会教育、学校教育、家庭教育形成在合力 | 第52-53页 |
结语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6页 |
致谢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