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一、绪论 | 第9-15页 |
| (一)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| (二)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9-10页 |
| 1、研究目的 | 第9-10页 |
| 2、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| (三)研究综述 | 第10-12页 |
| 1、关于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研究的文献综述 | 第10-11页 |
| 2、关于国外高等教育质量研究的文献综述 | 第11-12页 |
| (四)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2页 |
| 1、高等教育质量 | 第12页 |
| 2、热点领域 | 第12页 |
| (五)研究方法 | 第12-15页 |
| 1、研究思路 | 第12-13页 |
| 2、研究方法 | 第13-15页 |
| 二、研究的数据库选择、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| 第15-18页 |
| (一)数据库选择 | 第15-16页 |
| 1、国内高等教育质量的数据库选择 | 第15页 |
| 2、国外高等教育质量的数据库选择 | 第15-16页 |
| (二)数据来源 | 第16页 |
| 1、期刊数据 | 第16页 |
| 2、硕博论文数据 | 第16页 |
| 3.学术会议 | 第16页 |
| (三)数据处理 | 第16-17页 |
| (四)数据统计 | 第17-18页 |
| 三、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研究的热点 | 第18-31页 |
| (一)高等教育质量研究的对象 | 第19-22页 |
| 1、大学生 | 第19-20页 |
| 2、本科教育 | 第20-21页 |
| 3、美国 | 第21-22页 |
| (二)高等教育质量内容体现 | 第22-27页 |
| 1、质量观 | 第22-23页 |
| 2、人才培养 | 第23-25页 |
| 3、教学质量 | 第25-27页 |
| (三)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| 第27-29页 |
| 1、质量评估 | 第27页 |
| 2、学术标准 | 第27-29页 |
| (四)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监管体系 | 第29-31页 |
| 1、质量保障 | 第29-30页 |
| 2、质量监管 | 第30-31页 |
| 四、国外高等教育质量研究的热点 | 第31-45页 |
| (一)高等教育质量研究的对象 | 第32-36页 |
| 1、专业院校(professional school) | 第32-34页 |
| 2、远程教育(distance education ) | 第34-36页 |
| (二)高等教育质量内容体现 | 第36-39页 |
| 1、教学研究(concerning teaching ) | 第36-37页 |
| 2、教学反馈(teaching feedback) | 第37-38页 |
| 3、课程开发(curriculum development) | 第38-39页 |
| (三)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| 第39-41页 |
| 1、质量评估(quality assessment/ evaluation) | 第39-41页 |
| 2、形成性评估(formative assessment) | 第41页 |
| (四)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监管体系 | 第41-45页 |
| 1、政策制定(policy) | 第41-43页 |
| 2、院校自治(autonomy) | 第43-45页 |
| 五、中外高等教育质量研究的热点比较及启示 | 第45-48页 |
| (一)中外高等教育质量研究的热点比较 | 第45-47页 |
| 1、研究对象比较 | 第45页 |
| 2、研究内容比较 | 第45-46页 |
| 3、评价体系比较 | 第46页 |
| 4、保障监管体系比较 | 第46-47页 |
| (二)研究结论与启示 | 第47-4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8-52页 |
| 致谢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