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5-6页 |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3页 |
1.1 选题缘由 | 第11-12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第二章 文献综述 | 第13-17页 |
2.1 国内研究述评 | 第13-15页 |
2.1.1 学校体育的思想研究 | 第13页 |
2.1.2 体育课程模式研究 | 第13-14页 |
2.1.3 政策性研究 | 第14-15页 |
2.2 国外研究 | 第15-17页 |
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| 第17-19页 |
3.1 研究对象 | 第17页 |
3.2 研究方法 | 第17-19页 |
3.2.1 文献资料法 | 第17页 |
3.2.2 问卷调查法 | 第17页 |
3.2.3 逻辑思辨法 | 第17-19页 |
第四章 基础教育阶段学校体育“健全学生人格”思想的回归 | 第19-23页 |
4.1 学校体育思想的一种历史达成 | 第19-21页 |
4.2 学校体育思想的一种历史定位 | 第21-23页 |
第五章 健全学生人格思想与课程模式的现实困境 | 第23-30页 |
5.1 认识不清:多元混乱 | 第23-24页 |
5.2 规制弱化:权威不足 | 第24-25页 |
5.3 课程模式:概念模糊 | 第25-30页 |
第六章 学校体育的课程模式:落实品格形成 | 第30-34页 |
第七章 学校体育课健全学生人格思想和课程模式的实施路径 | 第34-38页 |
7.1 目标任务:基本步骤 | 第34-35页 |
7.2 竞赛手段:微观主线 | 第35-36页 |
7.3 社会参与:助力角色 | 第36-37页 |
7.4 保障机制:实施关键 | 第37-38页 |
第八章 结束语 | 第38-3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9-42页 |
附录A | 第42-46页 |
作者简历 | 第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