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引言 | 第9-11页 |
1 辩审冲突问题概述 | 第11-18页 |
1.1 辩审关系和辩审冲突的概念 | 第11-12页 |
1.2 辩审冲突的基本样态 | 第12-15页 |
1.2.1 辩护死磕程序,拖延诉讼进程 | 第12-13页 |
1.2.2 法官消极审判,辩护方反应激烈 | 第13页 |
1.2.3 律师公然抵抗,遭到法庭驱逐 | 第13-14页 |
1.2.4 庭外行为艺术,借助舆论炒作 | 第14-15页 |
1.3 正确处理辩审关系的意义和原则 | 第15-18页 |
1.3.1 正确处理辩审关系的重要意义 | 第15页 |
1.3.2 正确处理辩审关系的基本原则 | 第15-18页 |
2 我国辩审冲突问题的现状及其影响 | 第18-23页 |
2.1 我国辩审冲突问题的现状 | 第18-21页 |
2.1.1 从法官角度看,面临律师“闹庭”“死磕”刁难 | 第18-19页 |
2.1.2 从律师角度看,行使辩护权面临“新三难”问题 | 第19-20页 |
2.1.3 从改善路径看,相关法律规定实施遇阻争议大 | 第20-21页 |
2.2 辩审冲突对我国司法实践的影响 | 第21-23页 |
2.2.1 辩审冲突的积极作用 | 第21-22页 |
2.2.2 辩审冲突的消极影响 | 第22-23页 |
3 我国辩审冲突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| 第23-29页 |
3.1 思想观念受限 | 第23-24页 |
3.1.1“重实体、轻程序”传统观念的影响 | 第23页 |
3.1.2 法律理念混乱,缺乏规则意识 | 第23页 |
3.1.3 双方角色错位,缺乏身份认同 | 第23-24页 |
3.2 诉讼结构失衡 | 第24-25页 |
3.3 制度设计缺陷 | 第25-27页 |
3.3.1 法律制度欠规范,程序性规定落实难 | 第25-26页 |
3.3.2 辩护权行使受阻,缺乏权利救济机制 | 第26页 |
3.3.3 处罚规则不明确,缺乏有效制裁机制 | 第26-27页 |
3.4 冲突主体失责 | 第27-28页 |
3.4.1 从审判方角度分析 | 第27页 |
3.4.2 从辩护方角度分析 | 第27-28页 |
3.5 技术技能不足 | 第28-29页 |
3.5.1 庭审对抗性增强,争议处理简单粗糙 | 第28页 |
3.5.2 沟通渠道不畅通,法律职业共同体未能建立 | 第28-29页 |
4 我国辩审冲突问题的解决路径及关系重构 | 第29-37页 |
4.1 转变传统观念,构建新型辩审关系 | 第29-30页 |
4.2 保障律师正当行使辩护权,强化律协自治管理职责 | 第30-31页 |
4.2.1 法院保障律师正当行使辩护权,律师增强个人修养 | 第30-31页 |
4.2.2 完善律师自治管理体制,强化律协管理与监督责任 | 第31页 |
4.3 改革相关制度,推进制度完备 | 第31-32页 |
4.3.1 探索辩审双向制约机制 | 第31-32页 |
4.3.2 推进公权力的监督限制 | 第32页 |
4.3.3 建立完善程序违法制裁机制 | 第32页 |
4.4 改进司法技术,推进司法改革,矫正诉讼结构 | 第32-34页 |
4.4.1 改进司法技术,实现良性互动 | 第32-34页 |
4.4.2 推进司法改革,矫正失衡的诉讼结构 | 第34页 |
4.5 加强职业流动与交流沟通,构建法律职业共同体 | 第34-37页 |
4.5.1 加强职业流动与交流沟通,建立长效机制 | 第34-35页 |
4.5.2 以新型辩审关系为纽带,构建法律职业共同体 | 第35-37页 |
结论 | 第37-3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8-41页 |
在学研究成果 | 第41-42页 |
致谢 | 第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