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英文缩略表 | 第10-11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1-18页 |
1.1 薯形遗传的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1.2 薯形遗传的研究概况 | 第11-14页 |
1.2.1 薯形的测量与分类 | 第12页 |
1.2.2 薯形性状的研究进展 | 第12-13页 |
1.2.3 薯形与块茎其他性状连锁的研究 | 第13-14页 |
1.2.4 马铃薯块茎发育与薯形形成 | 第14页 |
1.3 马铃薯薯形与其他茄科作物果实形状的相关性研究 | 第14-15页 |
1.4 图位克隆技术 | 第15-16页 |
1.4.1 图位克隆的基本原理 | 第15页 |
1.4.2 BAC文库在图位克隆中的应用 | 第15页 |
1.4.3 BAC文库在马铃薯研究上的应用 | 第15-16页 |
1.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16-18页 |
1.5.1 目的与意义 | 第16页 |
1.5.2 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1.5.3 技术路线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基于混池基因组重测序的薯形连锁标记开发 | 第18-34页 |
2.1 试验材料 | 第18-19页 |
2.2 试验方法 | 第19-23页 |
2.2.1 群体薯形鉴定 | 第19页 |
2.2.2 DNA提取与混池构建 | 第19-20页 |
2.2.3 混池高通量简化基因组测序与标记开发 | 第20-21页 |
2.2.4 混池基因组重测序与标记开发 | 第21-23页 |
2.3 结果与分析 | 第23-31页 |
2.3.1 群体薯形鉴定与混池材料筛选 | 第23-24页 |
2.3.2 DNA提取、混池构建及质量检测 | 第24-25页 |
2.3.3 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的标记开发 | 第25-27页 |
2.3.4 基于混池基因组重测序的标记开发 | 第27-31页 |
2.4 讨论 | 第31-34页 |
2.4.1 表型鉴定 | 第31页 |
2.4.2 混池基因组测序 | 第31-32页 |
2.4.3 薯形连锁标记的开发 | 第32-34页 |
第三章 Ro位点区域物理图谱的构建 | 第34-43页 |
3.1 试验材料 | 第34-35页 |
3.2 试验方法 | 第35-37页 |
3.2.1 BAC混合池质粒DNA的提取 | 第35页 |
3.2.2 基于PCR的BAC文库筛选 | 第35-36页 |
3.2.3 末端分子标记开发 | 第36页 |
3.2.4 BAC重叠群的构建 | 第36-37页 |
3.3 结果与分析 | 第37-41页 |
3.3.1 混合池质粒DNA的提取 | 第37页 |
3.3.2 BAC文库的筛选 | 第37-38页 |
3.3.3 BAC末端标记开发 | 第38-39页 |
3.3.4 物理图谱的构建 | 第39-40页 |
3.3.5 遗传图谱构建及验证 | 第40-41页 |
3.4 讨论 | 第41-43页 |
3.4.1 混合池质粒DNA的提取 | 第41-42页 |
3.4.2 BAC文库筛选与末端标记开发 | 第42页 |
3.4.3 重叠群物理图谱的构建与遗传图谱的验证 | 第42-43页 |
第四章 全文结论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51页 |
附录 | 第51-77页 |
致谢 | 第77-78页 |
作者简历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