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英文缩略表 | 第15-16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6-23页 |
1.1 人参属药用植物染色体核型及亲缘关系研究概况 | 第16-17页 |
1.2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| 第17-19页 |
1.2.1 植物靶DNA制片 | 第17-18页 |
1.2.2 探针类型和标记 | 第18-19页 |
1.3 荧光原位杂交衍生技术 | 第19-21页 |
1.3.1 多色荧光原位杂交 | 第19-20页 |
1.3.2 基因组原位杂交 | 第20页 |
1.3.3 比较基因组原位杂交 | 第20页 |
1.3.4 细菌或酵母人工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| 第20页 |
1.3.5 三维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| 第20-21页 |
1.3.6 原位PCR | 第21页 |
1.4 荧光原位杂交在人参属药用植物中的研究应用 | 第21-22页 |
1.4.1 基因定位检测 | 第21页 |
1.4.2 染色体核型分析 | 第21页 |
1.4.3 远缘杂种及外源染色体检测 | 第21-22页 |
1.4.4 种间亲缘关系研究 | 第22页 |
1.4.5 多倍体起源与进化研究中的应用 | 第22页 |
1.5 研究内容及目的意义 | 第22-23页 |
1.5.1 研究内容 | 第22页 |
1.5.2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22-23页 |
第二章 人参属药用植物染色体制片技术优化 | 第23-30页 |
2.1 试验材料 | 第23页 |
2.2 试验仪器与试剂 | 第23-24页 |
2.2.1 主要试验仪器 | 第23-24页 |
2.2.2 试验试剂 | 第24页 |
2.3 试验方法 | 第24-25页 |
2.3.1 取材 | 第24页 |
2.3.2 预处理 | 第24-25页 |
2.3.3 解离 | 第25页 |
2.3.4 染色 | 第25页 |
2.3.5 制片 | 第25页 |
2.4 结果与分析 | 第25-28页 |
2.4.1 取材时间 | 第25页 |
2.4.2 预处理时间 | 第25-27页 |
2.4.3 解离时间 | 第27页 |
2.4.4 染色方法 | 第27-28页 |
2.4.5 制片方法 | 第28页 |
2.5 讨论 | 第28-30页 |
第三章 人参属药用植物rDNA筛选与重组克隆 | 第30-39页 |
3.1 试验材料 | 第30-31页 |
3.2 试验仪器及试剂 | 第31页 |
3.2.1 主要试验仪器 | 第31页 |
3.2.2 试验试剂 | 第31页 |
3.3 试验方法 | 第31-33页 |
3.3.1 DNA提取 | 第31页 |
3.3.2 rDNA扩增 | 第31-32页 |
3.3.3 rDNA回收 | 第32页 |
3.3.4 rDNA重组克隆 | 第32页 |
3.3.5 阳性克隆检测 | 第32-33页 |
3.4 结果与分析 | 第33-38页 |
3.4.1 DNA提取结果 | 第33页 |
3.4.2 rDNA扩增 | 第33-34页 |
3.4.3 rDNA回收 | 第34-36页 |
3.4.4 rDNA重组克隆及阳性克隆检测 | 第36-38页 |
3.5 讨论 | 第38-39页 |
第四章 荧光原位杂交及核型分析 | 第39-55页 |
4.1 试验材料 | 第39页 |
4.2 试验仪器及试剂 | 第39-40页 |
4.2.1 主要试验仪器 | 第39页 |
4.2.2 试验试剂 | 第39-40页 |
4.3 试验方法 | 第40-41页 |
4.3.1 质粒提取 | 第40页 |
4.3.2 探针标记 | 第40-41页 |
4.3.3 原位杂交 | 第41页 |
4.3.4 洗片、镜检 | 第41页 |
4.3.5 核型分析 | 第41页 |
4.4 结果与分析 | 第41-53页 |
4.4.1 人参属药用植物各探针原位杂交结果 | 第41-46页 |
4.4.2 人参染色体核型分析 | 第46-48页 |
4.4.3 西洋参染色体核型分析 | 第48-50页 |
4.4.4 三七染色体核型分析 | 第50-52页 |
4.4.5 核型似近系数聚类分析 | 第52-53页 |
4.5 讨论 | 第53-55页 |
第五章 结论 | 第55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2页 |
附录 | 第62-72页 |
附录一:rDNA回收测序结果 | 第62-69页 |
附录二:试验试剂配方 | 第69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3页 |
作者简介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