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英文缩略表 | 第13-14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4-21页 |
1.1 西花蓟马概况及防治指标 | 第14-15页 |
1.1.1 西花蓟马简介 | 第14页 |
1.1.2 西花蓟马的抗药性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1.3 防治指标 | 第15页 |
1.2 多杀霉素概况 | 第15-17页 |
1.2.1 多杀霉素简介 | 第15页 |
1.2.2 昆虫对多杀霉素的抗药性现状 | 第15-16页 |
1.2.3 多杀霉素抗药性机理研究 | 第16-17页 |
1.3 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概况 | 第17-18页 |
1.4 近等基因系概况 | 第18-19页 |
1.4.1 近等基因系简介 | 第18-19页 |
1.4.2 昆虫抗性近等基因系研究 | 第19页 |
1.5 研究内容及意义 | 第19-21页 |
1.5.1 研究内容 | 第19-20页 |
1.5.2 研究意义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西花蓟马田间种群对不同药剂的抗药性测定 | 第21-28页 |
2.1 材料与方法 | 第21-22页 |
2.1.1 供试试剂 | 第21页 |
2.1.2 供试虫源 | 第21-22页 |
2.1.3 室内生物测定 | 第22页 |
2.2 试验结果 | 第22-26页 |
2.3 讨论 | 第26-28页 |
第三章 叶用莴苣上西花蓟马的防治指标研究 | 第28-31页 |
3.1 材料与方法 | 第28-29页 |
3.1.1 试验材料 | 第28页 |
3.1.2 试验方法 | 第28页 |
3.1.3 数据处理 | 第28-29页 |
3.2 试验结果与分析 | 第29-30页 |
3.2.1 不同虫口密度对叶用莴苣单株质量及产量损失率的影响 | 第29页 |
3.2.2 不同虫口密度与叶用莴苣产量损失率的相关关系 | 第29-30页 |
3.3 讨论 | 第30-31页 |
第四章 西花蓟马对多杀霉素抗性近等基因系的建立 | 第31-43页 |
4.1 材料与方法 | 第31-35页 |
4.1.1 供试虫源 | 第31页 |
4.1.2 主要仪器和试剂 | 第31页 |
4.1.3 室内生物测定 | 第31-32页 |
4.1.4 西花蓟马近等基因系构建 | 第32-33页 |
4.1.5 DNA提取 | 第33-34页 |
4.1.6 ISSR-PCR反应体系优化 | 第34页 |
4.1.7 利用ISSR评估种群近等性 | 第34-35页 |
4.2 结果 | 第35-41页 |
4.2.1 西花蓟马抗性近等基因系的建立 | 第35-36页 |
4.2.2 ISSR-PCR反应体系优化 | 第36-38页 |
4.2.3 遗传相似度测定 | 第38-41页 |
4.3 讨论 | 第41-43页 |
第五章 西花蓟马对多杀霉素的抗性机理研究 | 第43-55页 |
5.1 实验材料 | 第43-44页 |
5.1.1 供试虫源 | 第43页 |
5.1.2 主要仪器 | 第43-44页 |
5.1.3 主要试剂 | 第44页 |
5.2 实验方法 | 第44-49页 |
5.2.1 各种群的室内生物测定 | 第44页 |
5.2.2 总RNA提取 | 第44-45页 |
5.2.3 cDNA合成 | 第45-46页 |
5.2.4 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a6亚基克隆 | 第46-49页 |
5.3 实验结果 | 第49-53页 |
5.3.1 nAChR a6亚基缺失型转录本与室内种群抗性水平的关系 | 第49-52页 |
5.3.2 田间种群验证结果 | 第52-53页 |
5.4 讨论 | 第53-55页 |
第六章 全文总结 | 第55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5页 |
致谢 | 第65-66页 |
作者简历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