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英文缩略表 | 第12-13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3-22页 |
1.1 农药的使用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2 两种农药的理化性质及作用机理 | 第14页 |
1.2.1 毒死蜱的理化性质及作用机理 | 第14页 |
1.2.2 丁硫克百威的理化性质及作用机理 | 第14页 |
1.3 两种农药的代谢行为研究 | 第14-16页 |
1.3.1 毒死蜱的代谢行为研究 | 第14-15页 |
1.3.2 丁硫克百威的代谢行为研究 | 第15-16页 |
1.4 两种农药和代谢物的毒理学研究 | 第16-17页 |
1.4.1 毒死蜱和代谢物的毒理学研究进展 | 第16页 |
1.4.2 丁硫克百威和代谢物的毒理学研究进展 | 第16-17页 |
1.5 两种农药和代谢物的检测技术研究 | 第17-18页 |
1.5.1 前处理技术研究 | 第17-18页 |
1.5.2 检测技术研究 | 第18页 |
1.6 两种农药在水稻中的残留现状、限量标准 | 第18-20页 |
1.6.1 两种农药和代谢物在水稻中的残留分布及降解研究 | 第19页 |
1.6.2 两种农药和代谢物在水稻上限量标准 | 第19-20页 |
1.7 稻谷加工过程对农药消解的影响 | 第20-21页 |
1.8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21-22页 |
第二章 水稻中农药和代谢物残留分析方法的优化 | 第22-30页 |
2.1 实验部分 | 第22-23页 |
2.1.1 材料试剂 | 第22页 |
2.1.2 仪器设备 | 第22-23页 |
2.1.3 标准储备液和工作溶液的配制 | 第23页 |
2.1.4 试验设计 | 第23页 |
2.2 结果与讨论 | 第23-29页 |
2.2.1 质谱条件优化 | 第23-24页 |
2.2.2 色谱条件优化 | 第24-25页 |
2.2.3 不同提取体系优化 | 第25-28页 |
2.2.4 方法评价 | 第28-29页 |
2.3 小结与讨论 | 第29-30页 |
第三章 农药和代谢物在籽粒中的动态变化及其分布特征 | 第30-43页 |
3.1 材料与方法 | 第30-32页 |
3.1.1 材料试剂 | 第30页 |
3.1.2 仪器设备 | 第30-31页 |
3.1.3 试验设计 | 第31-32页 |
3.1.4 数据处理 | 第32页 |
3.2 结果与分析 | 第32-42页 |
3.2.1 两种农药在水稻叶片和籽粒中的消解动态 | 第32-34页 |
3.2.2 水稻叶片和籽粒中农药与代谢物的动态关系 | 第34-37页 |
3.2.3 农药与代谢物在籽粒中的动态分布特征 | 第37-42页 |
3.3 小结与讨论 | 第42-43页 |
第四章 农药在稻米加工过程中的残留消解规律 | 第43-52页 |
4.1 材料与方法 | 第43-46页 |
4.1.1 材料试剂 | 第43页 |
4.1.2 仪器设备 | 第43-44页 |
4.1.3 试验设计 | 第44页 |
4.1.4 稻谷加工和食用加工试验设计 | 第44-45页 |
4.1.5 数据处理 | 第45-46页 |
4.2 结果与分析 | 第46-51页 |
4.2.1 农药及代谢物在稻谷加工过程的残留量 | 第46-47页 |
4.2.2 稻谷加工因子对农药和代谢物消解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4.2.3 食用加工过程对农药和代谢物的去除作用 | 第48-51页 |
4.3 小结与讨论 | 第51-52页 |
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| 第52-55页 |
5.1 结论 | 第52-53页 |
5.1.1 水稻中农药和代谢物残留分析方法的优化 | 第52页 |
5.1.2 农药和代谢物在籽粒中的动态变化及其分布特征 | 第52-53页 |
5.1.3 农药和代谢物在稻米加工过程中的残留消解规律 | 第53页 |
5.2 创新点 | 第53页 |
5.3 展望 | 第53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62页 |
致谢 | 第62-63页 |
作者简历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