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可执行代码的缓冲区溢出检测
摘要 | 第2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7-13页 |
1.1 安全现状 | 第7-9页 |
1.2 安全趋势 | 第9-13页 |
第二章 攻防原理以及现有研究成果 | 第13-32页 |
2.1 基本原理 | 第13-16页 |
2.2 攻击技术 | 第16-24页 |
2.2.1 栈溢出攻击 | 第16-20页 |
2.2.2 堆溢出攻击 | 第20-22页 |
2.2.3 格式化字符串溢出攻击 | 第22-24页 |
2.3 防御技术 | 第24-32页 |
2.3.1 被动防御技术 | 第25-29页 |
2.3.2 主动防御技术 | 第29-31页 |
2.3.3 无源码缓冲区溢出漏洞检测 | 第31-32页 |
第三章 研究方案与系统实现 | 第32-73页 |
3.1 理论基础 | 第32-45页 |
3.1.1 典型的缓冲区溢出案例 | 第33-37页 |
3.1.2 概念说明及符号定义 | 第37-38页 |
3.1.3 理论基础 | 第38-45页 |
3.2 基于可执行代码的缓冲区溢出检测模型 | 第45-69页 |
3.2.1 模型架构 | 第45-46页 |
3.2.2 预处理 | 第46-51页 |
3.2.3 静态分析 | 第51-67页 |
3.2.4 动态验证 | 第67-69页 |
3.3 模型优劣分析及对比实验 | 第69-73页 |
3.3.1 模型的优劣分析 | 第69-71页 |
3.3.2 对比实验 | 第71-73页 |
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3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78页 |
致谢 | 第78-7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79-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