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10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10-14页 |
1.2.1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0-12页 |
1.2.2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2-14页 |
1.3 研究方法与文章结构 | 第14页 |
1.4 可能的创新点 | 第14-15页 |
2 财务舞弊的界定 | 第15-20页 |
2.1 财务舞弊的概念 | 第15页 |
2.2 相关概念辨析 | 第15-16页 |
2.2.1 盈余管理 | 第15页 |
2.2.2 会计信息失真 | 第15-16页 |
2.2.3 盈余管理、会计信息失真与财务舞弊的区分和联系 | 第16页 |
2.3 财务舞弊的相关理论 | 第16-17页 |
2.3.1 舞弊三角形理论 | 第16-17页 |
2.3.2 委托代理理论 | 第17页 |
2.3.3 内部人控制理论 | 第17页 |
2.4 财务舞弊的主要手段分析 | 第17-19页 |
2.4.1 调增收入 | 第17-18页 |
2.4.2 调减费用 | 第18页 |
2.4.3 调增资产 | 第18页 |
2.4.4 调减负债 | 第18-19页 |
2.5 财务舞弊的后果分析 | 第19-20页 |
2.5.1 财务舞弊对公司的影响 | 第19页 |
2.5.2 财务舞弊对会计行业的影响 | 第19页 |
2.5.3 财务舞弊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| 第19-20页 |
3 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特征及财务舞弊现状分析 | 第20-24页 |
3.1 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特征 | 第20-22页 |
3.1.1 创业板上市公司现状 | 第20-21页 |
3.1.2 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特点 | 第21-22页 |
3.2 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状 | 第22-24页 |
3.2.1 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舞弊分析 | 第22-23页 |
3.2.2 创业板财务舞弊公司特征 | 第23-24页 |
4 案例分析--以A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| 第24-28页 |
4.1 A药业公司的情况概述 | 第24页 |
4.2 财务舞弊的动因分析 | 第24-26页 |
4.2.1 压力动因 | 第24-25页 |
4.2.2 机会动因 | 第25页 |
4.2.3 借口动因 | 第25-26页 |
4.3 A药业公司舞弊做法分析 | 第26-28页 |
4.3.1 快速并购掩饰虚增的销售收入、虚减的销售成本 | 第26页 |
4.3.2 未按照规定时间确定收入 | 第26页 |
4.3.3 虚构新产品销售提升业绩 | 第26-27页 |
4.3.4 虚增销售额,隐匿关联方 | 第27-28页 |
5 治理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对策 | 第28-33页 |
5.1 上市公司方面的对策 | 第28-30页 |
5.1.1 制衡一股独大,改善公司治理结构 | 第28-29页 |
5.1.2 内部控制方面的改进 | 第29-30页 |
5.2 中介方面的对策 | 第30-31页 |
5.2.1 会计师事务所 | 第30页 |
5.2.2 保荐机构 | 第30-31页 |
5.3 政府及相关协会方面的对策 | 第31-32页 |
5.3.1 政府方面 | 第31页 |
5.3.2 行业协会方面 | 第31-32页 |
5.4 未来展望及不足 | 第32-33页 |
致谢 | 第33-3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4-3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