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刑法论文--分则论文

试论贪污罪客观方面的若干问题--以司法实践为视角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8页
引言第8-9页
一、表现方式: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第9-15页
 (一) “利用职务上的便利”的含义第9-10页
 (二) “利用职务上的便利”的特点第10-11页
  1. 公务性第10页
  2. 直接性第10页
  3. 持续性第10-11页
 (三) 区别“职务便利”与“工作便利”第11-13页
 (四) 区别“直接利用”与“间接利用”第13-14页
 (五) “利用职务上的便利”的认定标准第14-15页
二、危害行为:非法占有行为第15-22页
 (一) “非法占有”的含义第15-17页
  1. 非法占有财产的行为第16页
  2. 对占有财物实际支配第16页
  3. 为了取得所有权的四项权能第16-17页
  4. “非法占有”不同于“非法占为己有”第17页
 (二) “非法占有”的表现形式第17-19页
  1. 侵吞、窃取、骗取的方式非法占有第17页
  2. 以不作为的方式非法占有第17页
  3. 以他人控制的方式非法占有第17-18页
  4. 以不转移所有权的方式非法占有第18-19页
 (三) 贪污罪“非法占有”的实践标准第19-22页
  1. 三种学说第20页
  2. 应以占有说为标准第20-22页
三、犯罪对象:公共财物第22-33页
 (一) “公共财物”的含义第22-23页
 (二) 犯罪对象的常见表现形式第23-24页
  1. 本单位财物第23页
  2. 保险金第23-24页
  3. 接受的礼物第24页
 (三) 犯罪对象的新型表现形式第24-28页
  1. 违禁品第25页
  2. 债权第25-26页
  3. 财产性利益第26-28页
  4. 非财产性利益第28页
 (四) 犯罪对象的立法完善第28-33页
  1. 贪污罪犯罪对象调整的必要性第28-30页
  2. 贪污罪犯罪对象的立法完善第30-33页
结论第33-34页
参考文献第34-36页
致谢第36页

论文共3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论死刑在中国的限制适用
下一篇:抢劫罪量刑方法与幅度研究--以基层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工作为视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