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9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| 第10-12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1.1.1 微学习时代的到来,微课程应运而生 | 第10页 |
1.1.1.2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,微课程持续升温 | 第10-11页 |
1.1.1.3 微信为移动学习带来了新的机遇 | 第11页 |
1.1.2 问题的提出 | 第11-12页 |
1.2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2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| 第13-16页 |
1.3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3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1.4 主要研究方法 | 第16-18页 |
1.5 论文框架结构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| 第19-29页 |
2.1 相关概念 | 第19-25页 |
2.1.1 微课程概述 | 第19-23页 |
2.1.2 微信概述 | 第23页 |
2.1.3 微信与微课程的耦合性 | 第23-25页 |
2.2 理论基础 | 第25-29页 |
2.2.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| 第25页 |
2.2.2 联通主义学习观 | 第25-26页 |
2.2.3 认知灵活性理论 | 第26-27页 |
2.2.4 非正式学习理论 | 第27页 |
2.2.5 ADDIE教学设计模型 | 第27-29页 |
第三章 基于微信的微课程设计开发研究 | 第29-68页 |
3.1 基于微信的微课程需求调查与分析 | 第29-45页 |
3.1.1 调查问卷的设计 | 第29页 |
3.1.2 调查目的 | 第29页 |
3.1.3 调查对象 | 第29-31页 |
3.1.4 调查内容 | 第31-32页 |
3.1.5 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| 第32-44页 |
3.1.6 调查结论与启示 | 第44-45页 |
3.2 微课程案例分析 | 第45-52页 |
3.3 基于微信的微课程设计原则 | 第52-53页 |
3.4 基于微信的微课程设计开发模板 | 第53-67页 |
3.4.1 前期分析阶段 | 第54-58页 |
3.4.1.1 微学习环境分析 | 第55-56页 |
3.4.1.2 微学习需求分析 | 第56页 |
3.4.1.3 微教学目标分析 | 第56-57页 |
3.4.1.4 学习者特征分析 | 第57-58页 |
3.4.1.5 微教学内容分析 | 第58页 |
3.4.2 设计阶段 | 第58-61页 |
3.4.2.1 微学习活动设计 | 第58-60页 |
3.4.2.2 媒体选择与界面设计 | 第60页 |
3.4.2.3 微学习支持服务设计 | 第60-61页 |
3.4.3 开发阶段 | 第61-66页 |
3.4.3.1 制作微教案 | 第61-63页 |
3.4.3.2 编写脚本 | 第63-65页 |
3.4.3.3 准备素材 | 第65-66页 |
3.4.3.4 开发媒体资源 | 第66页 |
3.4.4 实施阶段 | 第66页 |
3.4.5 评价阶段 | 第66-67页 |
3.5 基于微信的微课程设计要点 | 第67-68页 |
第四章 基于微信的微课程设计开发与应用——以“机会成本”微课程为例 | 第68-98页 |
4.1 案例设计与开发 | 第68-83页 |
4.1.1 《经济学基础》教材分析 | 第68页 |
4.1.2 《经济学基础》课程分析 | 第68-70页 |
4.1.3 “机会成本”微课程前期分析 | 第70-72页 |
4.1.3.1 微学习环境分析 | 第70页 |
4.1.3.2 微学习需求分析 | 第70页 |
4.1.3.3 微教学目标分析 | 第70-71页 |
4.1.3.4 学习者特征分析 | 第71-72页 |
4.1.3.5 微教学内容分析 | 第72页 |
4.1.4 “机会成本”微课程设计 | 第72-74页 |
4.1.4.1 微学习活动设计 | 第72-74页 |
4.1.4.2 媒体选择与界面设计 | 第74页 |
4.1.4.3 微学习支持服务设计 | 第74页 |
4.1.5 “机会成本”微课程开发 | 第74-83页 |
4.1.5.1 制作微教案及学习导学单 | 第74-78页 |
4.1.5.2 编写脚本 | 第78-79页 |
4.1.5.3 准备素材 | 第79页 |
4.1.5.4 开发媒体资源 | 第79-83页 |
4.1.6 “机会成本”微课程测试 | 第83页 |
4.1.7 “机会成本”微课程评价与修正 | 第83页 |
4.2 微课程的应用实施 | 第83-87页 |
4.2.1 微课程应用对象的选取 | 第83-84页 |
4.2.2 微课程的发布与应用 | 第84-87页 |
4.3 应用效果评价与反馈 | 第87-95页 |
4.3.1 学生学习效果检测 | 第87-88页 |
4.3.2 微课程的应用效果评价 | 第88-95页 |
4.4 应用效果分析与改进 | 第95-98页 |
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| 第98-100页 |
5.1 研究总结 | 第98-99页 |
5.1.1 研究成果与总结 | 第98页 |
5.1.2 研究的创新点 | 第98-99页 |
5.2 研究不足及展望 | 第99-100页 |
附录 | 第100-117页 |
附录1:基于微信的微课程设计问卷调查表 | 第100-104页 |
附录2:“机会成本”微课程设计访谈提纲 | 第104-105页 |
附录3:“机会成本”微课程脚本设计 | 第105-114页 |
附录4:基于微信的“机会成本”微课程应用效果调查表 | 第114-115页 |
附录5:“机会成本”微课程应用效果访谈提纲 | 第115-116页 |
附录6:第二届全国高校(高职高专)微课教学比赛评审规则 | 第116-11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7-11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| 第119-120页 |
致谢 | 第12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