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化学工业论文--煤化学及煤的加工利用论文--煤的加工利用论文

腐植酸和单宁酸基水煤浆分散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7页
符号说明第11-12页
第一章 绪论第12-30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选题背景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选题意义第14-15页
    1.2 水煤浆概况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水煤浆技术进展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水煤浆制备的影响因素第16-18页
    1.3 分散剂概况第18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分散剂的作用机理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分散剂的种类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分散剂的研究进展第21-23页
    1.4 腐植酸概况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腐植酸的组成和结构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腐植酸的理化性质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腐植酸的改性第25-26页
    1.5 单宁酸概况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单宁酸来源及结构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单宁酸的性质第27-29页
    1.6 本工作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第29-30页
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30-36页
    2.1 实验部分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原料与试剂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仪器第31-32页
    2.2 目标产物的合成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改性腐植酸钠的制备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改性单宁酸的制备第32页
    2.3 合成产物表征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红外光谱分析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热重分析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表面张力的测定第33页
    2.4 水煤浆性能测试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水煤浆的制备,黏度和流变曲线测定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稳定性测定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流动性能第34-36页
第三章 腐植酸的改性及性能研究第36-48页
    3.1 影响接枝反应的因素第36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腐植酸钠和 MAPEG 质量配比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引发剂含量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DMC 添加量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反应温度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反应时间第41页
    3.2 改性腐植酸性能表征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红外光谱分析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产物的热重分析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改性腐植酸钠的表面活性分析第42-43页
    3.3 改性腐植酸钠的成浆性能第43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最适分散剂添加量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分散剂与制浆浓度的关系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水煤浆的流变性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水煤浆的稳定性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改性腐植酸钠分散机理第46-47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47-48页
第四章 单宁酸基分散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48-62页
    4.1 接枝共聚反应条件优化第48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单宁酸和丙烯酰胺的物质的量之比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氧化剂添加量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反应温度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反应时间第54-55页
    4.2 改性单宁酸性能表征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红外光谱分析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改性单宁酸的表面活性第56页
    4.3 改性单宁酸的成浆性能第56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最适分散剂添加量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制浆浓度对水煤浆黏度的影响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水煤浆的流变性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水煤浆的稳定性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改性单宁酸的分散机理第60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60-62页
第五章 改性腐植酸钠及改性单宁酸的煤种适应性第62-74页
    5.1 改性腐植酸钠和改性单宁酸对晋阳煤的成浆性能第62-64页
    5.2 改性腐植酸钠和改性单宁酸对太原煤的成浆性能第64-67页
    5.3 改性腐植酸钠和改性单宁酸对临汾煤的成浆性能第67-69页
    5.4 改性腐植酸钠和改性单宁酸对某长焰煤的成浆性能第69-72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与讨论第72-74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小结第72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讨论第72-74页
第六章 结论、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第74-76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74-75页
    6.2 存在的问题第75页
    6.3 展望第75-76页
参考文献第76-82页
致谢第82-84页
攻读硕士期间论文情况第84页

论文共8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电磁干扰麦克风的防窃听技术研究
下一篇:神经形态芯片的关键模块和系统设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