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文生态学视域下的和谐校园建设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目录 | 第7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人文生态学与和谐校园建设研究综述 | 第12-15页 |
1.2.1 人文生态学研究综述 | 第12-13页 |
1.2.2 和谐校园建设研究综述 | 第13-15页 |
1.2.3 研究述评 | 第15页 |
1.3 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1.4 研究思路 | 第16页 |
1.5 本研究的创新点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人文生态与和谐校园建设的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7-25页 |
2.1 人文生态的概念及其内涵 | 第17-20页 |
2.1.1 人文的内涵 | 第17-18页 |
2.1.2 人文生态的概念及其内涵 | 第18-19页 |
2.1.3 人文生态学的概念及其内涵 | 第19-20页 |
2.2 和谐校园建设的概念及其内涵 | 第20-25页 |
2.2.1 和谐的内涵 | 第21-22页 |
2.2.2 和谐校园的内涵 | 第22-23页 |
2.2.3 和谐校园建设的内涵 | 第23-25页 |
第三章 人文生态与和谐校园的关系 | 第25-31页 |
3.1 校园的人文生态特征 | 第25-27页 |
3.1.1 校园的人本性 | 第25-26页 |
3.1.2 校园的传承性 | 第26页 |
3.1.3 校园的独立性 | 第26-27页 |
3.1.4 校园的开放性 | 第27页 |
3.2 校园是特殊的人文生态系统 | 第27-29页 |
3.2.1 校园与自然关系的特殊性 | 第27-28页 |
3.2.2 校园与传统关系的特殊性 | 第28页 |
3.2.3 校园与社会关系的特殊性 | 第28页 |
3.2.4 校园人与自身关系的特殊性 | 第28-29页 |
3.3 人文生态与和谐校园的内在关系 | 第29-31页 |
3.3.1 人文生态与和谐校园相互依存 | 第29页 |
3.3.2 人文生态与和谐校园相互促进 | 第29-30页 |
3.3.3 和谐校园与人文生态目标统一 | 第30-31页 |
第四章 人文生态和谐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| 第31-41页 |
4.1 和谐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| 第31-37页 |
4.1.1 和谐校园建设中与自然的不和谐 | 第31-32页 |
4.1.2 和谐校园建设中与传统的不和谐 | 第32-34页 |
4.1.3 和谐校园建设中与社会的不和谐 | 第34-36页 |
4.1.4 和谐校园建设中人与自身的不和谐 | 第36-37页 |
4.2 和谐校园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| 第37-41页 |
4.2.1 社会客观原因 | 第38-39页 |
4.2.2 校园内部原因 | 第39-41页 |
第五章 人文生态和谐校园建设的对策 | 第41-47页 |
5.1 人文关怀:构建和谐校园的自然环境 | 第41-42页 |
5.1.1 加强人文生态学理论的实践 | 第41-42页 |
5.1.2 注重校园自然环境的教育功能 | 第42页 |
5.2 人文回归:构建和谐校园的教育传统 | 第42-43页 |
5.2.1 继承中国书院的优秀传统 | 第42-43页 |
5.2.2 借鉴国外大学的优秀传统 | 第43页 |
5.3 人文互动:构建和谐校园的社会环境 | 第43-45页 |
5.3.1 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 | 第43-44页 |
5.3.2 构建校园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关系 | 第44页 |
5.3.3 构建校园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 | 第44-45页 |
5.4 人文教育:提升大学人自身和谐度 | 第45-47页 |
5.4.1 加强大学人文学科教育 | 第45-46页 |
5.4.2 营造校园人文文化氛围 | 第46-47页 |
第六章 结语 | 第47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1页 |
致谢 | 第51-52页 |
作者简介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