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1-23页 |
1. 海豚链球菌的研究进展 | 第11-14页 |
1.1 海豚链球菌简介 | 第11-12页 |
1.2 海豚链球菌的全球传播 | 第12-13页 |
1.3 海豚链球菌的宿主 | 第13-14页 |
2. 海豚链球菌主要致病因子 | 第14-18页 |
2.1 SiM蛋白 | 第14页 |
2.2 C5a肽酶 | 第14-15页 |
2.3 白细胞介素-8蛋白酶 | 第15页 |
2.4 链球菌溶血素S | 第15-16页 |
2.5 免疫结合蛋白 | 第16页 |
2.6 荚膜 | 第16-17页 |
2.7 葡萄糖磷酸变位酶 | 第17页 |
2.8 表多糖 | 第17-18页 |
2.9 α-烯醇化酶 | 第18页 |
3. CAMP因子概述 | 第18-23页 |
3.1 CAMP因子简介 | 第18-19页 |
3.2 CAMP因子的溶血特性 | 第19-20页 |
3.3 CAMP因子溶血机理 | 第20-21页 |
3.4 CAMP因子非特异性结合免疫球蛋白 | 第21页 |
3.5 CAMP因子致病性 | 第21-23页 |
第二章 实验目的以及意义 | 第23-24页 |
第三章 cfi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蛋白原核表达 | 第24-43页 |
1 实验材料 | 第24-25页 |
1.1 材料与试剂 | 第24页 |
1.2 实验仪器 | 第24-25页 |
1.3 实验试剂 | 第25页 |
2 实验步骤 | 第25-30页 |
2.1 cfi基因的扩增及序列分析 | 第25-26页 |
2.1.1 海豚链球菌DNA的提取 | 第25页 |
2.1.2 cfi基因引物设计 | 第25-26页 |
2.1.3 cfi基因的PCR扩增 | 第26页 |
2.2 重组cfi基因的T载体克隆构建 | 第26-27页 |
2.2.1 pMD19-T-cfi的构建、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26-27页 |
2.2.2 pMD19-T-cfi转化至感受态细胞 | 第27页 |
2.3 cfi基因表达载体pET-32a(+)的构建 | 第27-29页 |
2.3.1 表达质粒pET-32a(+)的制备 | 第27-28页 |
2.3.2 表达质粒pET-32a(+)-cfi的构建 | 第28页 |
2.3.3 表达质粒pET-32a(+)-cfi转化至感受态细胞 | 第28-29页 |
2.4 CAMP因子重组蛋白表达条件的优化 | 第29-30页 |
2.4.1 重组蛋白在宿主菌中的分布 | 第29页 |
2.4.2 诱导温度、IPTG浓度以及诱导时间的优化 | 第29-30页 |
2.5 镍NTA琼脂糖凝胶过柱纯化重组蛋白 | 第30页 |
3 实验结果 | 第30-41页 |
3.1 海豚链球菌cfi基因的扩增 | 第30页 |
3.2 海豚链球菌CAMP因子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30-36页 |
3.3 pMD19-T-cfi克隆载体的构建 | 第36-37页 |
3.4 pET-32a(+)-cfi表达载体的构建 | 第37页 |
3.5 CAMP因子重组蛋白的表达与优化 | 第37-39页 |
3.6 重组蛋白的纯化 | 第39-41页 |
4 分析与讨论 | 第41-43页 |
4.1 海豚链球菌CAMP因子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41-42页 |
4.2 海豚链球菌CAMP因子原核表达 | 第42-43页 |
第四章 重组CAMP因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| 第43-63页 |
1 实验材料 | 第43-45页 |
1.1 实验动物 | 第43页 |
1.2 实验材料 | 第43页 |
1.3 实验试剂 | 第43-45页 |
2 实验步骤 | 第45-51页 |
2.1 CAMP因子兔抗血清的制备 | 第45-46页 |
2.2 CAMP因子抗血清特异性检测 | 第46页 |
2.3 CAMP因子非特异性结合免疫球蛋白检测 | 第46页 |
2.4 鲤鱼上皮瘤细胞(EPC)粘附/侵染实验 | 第46-48页 |
2.4.1 EPC细胞的传代培养 | 第46-47页 |
2.4.2 重组CAMP因子粘附EPC细胞 | 第47页 |
2.4.3 重组CAMP因子入侵EPC细胞 | 第47-48页 |
2.5 重组CAMP因子促溶血实验 | 第48-51页 |
2.5.1 金黄色葡萄球菌鞘磷脂酶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| 第48页 |
2.5.2 CAMP因子血平板促溶血检测 | 第48-49页 |
2.5.3 血细胞悬液的制备 | 第49-50页 |
2.5.4 CAMP因子液体促溶血检测 | 第50-51页 |
3 实验结果 | 第51-59页 |
3.1 CAMP因子抗血清琼脂扩散实验 | 第51页 |
3.2 CAMP因子免疫原性实验 | 第51-52页 |
3.3 CAMP因子在海豚链球菌中表达情况的检验 | 第52-53页 |
3.4 CAMP因子非特异性结合IgG | 第53-54页 |
3.5 CAMP因子协助海豚链球菌粘附/入侵EPC细胞 | 第54-55页 |
3.6 CAMP因子血平板促溶血检测 | 第55-56页 |
3.7 CAMP因子液体促溶血检测 | 第56-59页 |
4 分析与讨论 | 第59-63页 |
4.1 CAMP因子的免疫原性 | 第59-60页 |
4.2 CAMP因子非特异性结合IgG | 第60页 |
4.3 CAMP因子协助海豚链球菌粘附/入侵EPC细胞 | 第60-61页 |
4.4 CAMP因子对不同动物红细胞促溶血作用 | 第61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9页 |
致谢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