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内科学论文--心脏、血管(循环系)疾病论文

便携式脉搏与心电监护系统的设计与信号处理方法的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16页
    1.1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脉搏监护的发展与研究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心电监护的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第12-13页
    1.3 便携式脉搏与心电监护系统面临的问题第13-14页
    1.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第14-16页
第二章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第16-22页
    2.1 脉搏信号的传导原理和特性分析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脉搏波的波形特征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脉搏波的信号特征第17页
    2.2 心电信号的传导原理和特性分析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心电信号的波形特征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心电信号的信号特征第18页
    2.3 系统功能需求与总体框架第18-19页
    2.4 硬件设计规划第19-20页
    2.5 软件设计规划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下位机软件设计规划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上位机软件设计规划第21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21-22页
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计第22-37页
    3.1 微处理器及其外围电路第22-23页
    3.2 脉搏传感器的设计第23-24页
    3.3 脉搏信号调理电路第24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缓冲放大电路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二级放大电路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基线恢复电路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低通滤波电路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高通滤波电路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工频滤波电路第31-32页
    3.4 心电信号采集电路第32-34页
    3.5 3G WCDMA 无线通信模块第34-36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36-37页
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第37-52页
    4.1 监测前端软件设计第3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功能需求与程序的关系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接口设计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开机初始化相关程序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FLASH 数据读取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用户脉搏与心电自检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6 3G 网络发送数据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7 生理参数计算与显示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8 GPS 定位数据获取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9 紧急电话呼出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0 来电接听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1 智能电源管理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2 系统出错处理设计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3 程序实际运行效果图第47-48页
    4.2 上位机软件设计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FTP 服务器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LabVIEW 开发环境介绍第50-51页
    4.3 本章小结第51-52页
第五章 脉搏与心电信号的小波去噪技术研究第52-61页
    5.1 脉搏信号去噪方法的研究第52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小波变换理论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小波去噪的原理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脉搏信号小波去噪的实现第53-56页
    5.2 心电信号去噪方法的研究第56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小波阈值法去噪的原理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小波阈值去噪法在心电信号上的应用第57-60页
    5.3 本章小结第60-61页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1-63页
致谢第63-64页
参考文献第64-68页
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8-69页
详细摘要第69-73页

论文共7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互联网智能电视营销策略研究--以小米电视为例
下一篇:K公司开拓中国市场的探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