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美清洁能源合作研究:动因、进程与风险
内容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28页 |
一、选题由来和研究意义 | 第9-11页 |
二、国内外研究状况述评 | 第11-25页 |
三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| 第25-27页 |
四、研究创新和不足之处 | 第27-28页 |
第二章 清洁能源的范畴与中美清洁能源的发展 | 第28-64页 |
一、清洁能源的范畴与发展 | 第28-44页 |
(一) 清洁能源的范畴 | 第28-33页 |
(二) 世界清洁能源的发展 | 第33-44页 |
二、中国的清洁能源发展 | 第44-55页 |
三、美国的清洁能源发展 | 第55-64页 |
第三章 中美清洁能源合作的动因分析 | 第64-84页 |
一、合作意愿的产生及演化 | 第64-66页 |
(一) 合作意愿的产生 | 第64页 |
(二) 合作意愿的演化 | 第64-66页 |
二、合作的思想基础:可持续发展 | 第66-71页 |
(一)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演变 | 第66-68页 |
(二)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 | 第68-69页 |
(三) 清洁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| 第69-71页 |
三、合作的形成原因分析 | 第71-84页 |
(一) 合作的基础前提:能源安全共同利益 | 第71-75页 |
(二) 合作的外部动力:国际环境公共产品 | 第75-78页 |
(三) 合作的内在动力:经济效益与优势互补 | 第78-81页 |
(四) 合作的前瞻性目标:未来国际体系主导权 | 第81-84页 |
第四章 中美清洁能源合作的进程分析 | 第84-107页 |
一、中美清洁能源合作的历史回顾 | 第84-90页 |
(一) 合作的序幕阶段:1978年 | 第84页 |
(二) 合作的初期阶段:1979-1989年 | 第84-85页 |
(三) 合作的开展阶段:1990-2003年 | 第85-86页 |
(四) 合作的加速阶段:2004-2008年 | 第86-87页 |
(五) 合作的深化阶段:2009年至今 | 第87-90页 |
二、中美清洁能源合作的主要成果 | 第90-98页 |
(一) 确立合作原则 | 第90-93页 |
(二) 签署合作协议 | 第93-95页 |
(三) 形成合作渠道 | 第95-98页 |
三、中美清洁能源合作的过程 | 第98-101页 |
(一) 确认共同利益,产生合作意愿 | 第98-99页 |
(二) 实现信息共享,建立合作渠道 | 第99页 |
(三) 确立合作领域,采取共同行动 | 第99-101页 |
四、合作的强度与稳定性 | 第101-107页 |
(一) 合作的强度 | 第101-103页 |
(二) 合作的稳定性 | 第103-107页 |
第五章 中美清洁能源合作的风险分析 | 第107-135页 |
一、战略性风险分析 | 第107-118页 |
(一) 中美关系的相对稳定性 | 第107-111页 |
(二) 中美关系的风险性 | 第111-118页 |
二、经贸和技术性风险分析 | 第118-126页 |
(一) 中美清洁能源经贸纠纷问题 | 第118-122页 |
(二) 中美清洁能源技术合作障碍 | 第122-126页 |
三、相互认知风险分析 | 第126-135页 |
(一) 中美战略互疑 | 第126-130页 |
(二) 相互认知差异 | 第130-135页 |
第六章 中美清洁能源合作的前景探讨 | 第135-143页 |
一、已有合作的述评 | 第135-139页 |
(一) 合作机制评析 | 第135-137页 |
(二) 信息沟通评析 | 第137-139页 |
二、未来发展方向和建议 | 第139-141页 |
(一) 充分利用已有合作机制以巩固基础 | 第139-140页 |
(二) 继续推动重点领域合作以取得突破 | 第140页 |
(三) 努力接触各种合作障碍以推动合作 | 第140-141页 |
(四) 积极开展各种交流活动以增进了解 | 第141页 |
三、结语 | 第141-1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43-15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54-155页 |
后记 | 第155-1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