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引言 | 第7-8页 |
一、盗窃罪定罪模式及我国盗窃罪定罪模式的分析 | 第8-11页 |
(一) 盗窃罪定罪模式的类型 | 第8页 |
(二) 我国盗窃罪定罪模式之分析 | 第8-11页 |
1、1997年刑法规定的双重定罪模式 | 第9页 |
2、2011年《刑法修正案(八)》规定的混合定罪模式 | 第9-10页 |
3、我国现行盗窃罪定罪模式的特色 | 第10-11页 |
二、盗窃罪侵犯的具体法益分析 | 第11-14页 |
(一) 对传统盗窃罪侵犯的法益分析 | 第11-12页 |
(二) 对新增的三类盗窃罪侵犯的法益分析 | 第12-14页 |
1、“入户盗窃”所侵犯的法益 | 第12页 |
2、“携带凶器盗窃”所侵犯的法益 | 第12-13页 |
3、“扒窃”所侵犯的法益 | 第13-14页 |
三、盗窃罪五种行为方式的认定及适用 | 第14-27页 |
(一) 传统盗窃行为的认定及适用 | 第14-18页 |
1、“数额较大”的行为认定 | 第14-15页 |
2、“多次盗窃”的行为认定 | 第15-18页 |
(二) 新增的三类盗窃行为的认定及适用 | 第18-27页 |
1、“入户盗窃”的行为认定 | 第18-20页 |
2、“携带凶器盗窃”的行为认定 | 第20-23页 |
3、“扒窃”的行为认定 | 第23-27页 |
四、盗窃罪的特殊形态 | 第27-32页 |
(一) 传统盗窃行为的特殊形态 | 第27-30页 |
1、传统盗窃行为的着手 | 第27-29页 |
2、传统盗窃行为的完成 | 第29-30页 |
(二) 新增盗窃行为的特殊形态 | 第30-32页 |
1、入户盗窃的特殊形态 | 第30-31页 |
2、携带凶器盗窃的特殊形态 | 第31页 |
3、“扒窃”的特殊形态 | 第31-32页 |
五、盗窃罪在司法实践认定中应注意的问题 | 第32-37页 |
(一) 同时具有触犯数个罪状问题 | 第32页 |
(二) 是否一律予以刑事处罚的问题 | 第32-33页 |
(三) 盗窃行为的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的衔接 | 第33-37页 |
1、违法行为的界定 | 第33-34页 |
2、盗窃行为的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的衔接难点及解决思路 | 第34-37页 |
结语 | 第37-3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8-40页 |
致谢 | 第4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