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23页 |
1.1 课题来源 | 第10页 |
1.2 研究背景 | 第10-12页 |
1.2.1 海绵城市开展的迫切性 | 第10-11页 |
1.2.2 海绵城市的规划决策面临无据可依的局面 | 第11页 |
1.2.3 海绵城市研究需以城市规划系统观为基础 | 第11-12页 |
1.2.4 “存量空间规划时代”的来临 | 第12页 |
1.3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3.1 研究目的 | 第12页 |
1.3.2 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3-19页 |
1.4.1 规划项目选址原则 | 第13-14页 |
1.4.2 低影响开发 | 第14-16页 |
1.4.3 洪涝灾害模拟模型 | 第16-17页 |
1.4.4 TOPMODEL模型 | 第17-18页 |
1.4.5 空间句法研究与应用 | 第18页 |
1.4.6 综合评述 | 第18-19页 |
1.5 相关研究概念解析 | 第19-20页 |
1.6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20-22页 |
1.6.1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0-21页 |
1.6.2 主要研究方法 | 第21-22页 |
1.7 论文框架 | 第22-23页 |
第2章 研究方法的选择与研究范围的确定 | 第23-36页 |
2.1 灾害威胁下的建设用地规划研究方法的提炼 | 第23-25页 |
2.1.1 危险性区划和适宜度分析的基本原理解析 | 第24页 |
2.1.2 危险性区划和适宜度分析工作程序的概括与提炼 | 第24-25页 |
2.2 生态城市规划研究方法的提炼 | 第25-27页 |
2.2.1 敏感性和适宜度分析的基本原理解析 | 第25-26页 |
2.2.2 敏感性和适宜度分析工作程序的概括与提炼 | 第26-27页 |
2.3 海绵型场地选址研究方法的构建 | 第27-32页 |
2.3.1 基于敏感性和适宜度分析的研究方法选取与构建 | 第27-28页 |
2.3.2 TOPMODEL水文敏感性分析模型的选取 | 第28-30页 |
2.3.3 因子加权评价适宜度分析方法的选取 | 第30-32页 |
2.4 研究范围的确定 | 第32-35页 |
2.4.1 长春市基本情况的概括 | 第32-33页 |
2.4.2 研究区域的选择及其原因 | 第33-35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第3章 基于地形指数的水文敏感性分析与验证 | 第36-50页 |
3.1 地形指数的原理及计算方法的选择 | 第36-39页 |
3.1.1 地形指数的含义及其发展 | 第36页 |
3.1.2 基于地形指数的TOPMODEL模型产流模式的分析 | 第36-38页 |
3.1.3 地形指数计算方法的选择 | 第38-39页 |
3.2 地形指数的计算 | 第39-45页 |
3.2.1 单流向法的选择及其原因 | 第39-41页 |
3.2.2 地形指数参数的提取及算法实现 | 第41-43页 |
3.2.3 地形指数的计算 | 第43-45页 |
3.3 水文敏感性分析及其结果的有效性验证 | 第45-49页 |
3.3.1 水文敏感区的划定 | 第46-47页 |
3.3.2 分析结果的灾害拟合度检验 | 第47-49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第4章 海绵型场地适宜度评价方法的构建 | 第50-69页 |
4.1 适宜度评价因子的选择 | 第50-57页 |
4.1.1 适宜度评价因子选取原则的确定 | 第50页 |
4.1.2 适宜度评价因子选取目标的确定 | 第50-52页 |
4.1.3 适宜度评价因子的确定及选取 | 第52-57页 |
4.2 适宜度评价的单因子分析计算 | 第57-64页 |
4.2.1 人口密度因子评价图的绘制 | 第58-59页 |
4.2.2 空间整合度因子评价图的绘制 | 第59-63页 |
4.2.3 蓝绿系统因子评价图的绘制 | 第63-64页 |
4.3 多因子加权叠加的适宜度评价及适宜等级的划定 | 第64-68页 |
4.3.1 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 | 第64-67页 |
4.3.2 适宜度综合评价结果的计算与适宜区的划分 | 第67-68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8-69页 |
第5章 海绵型场地的选址及其实施策略探析 | 第69-82页 |
5.1 敏感性与适宜度分析的叠加与海绵型场地的选址 | 第69-72页 |
5.1.1 敏感性与适宜度分析的叠加 | 第69页 |
5.1.2 海绵型场地的选址 | 第69-71页 |
5.1.3 海绵型场地选址相对于城市易涝点的优势解析 | 第71-72页 |
5.2 海绵型场地的实施策略探析 | 第72-81页 |
5.2.1 建设项目库的建构 | 第72-77页 |
5.2.2 建设时序的确定 | 第77-81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81-82页 |
结论 | 第82-8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3-88页 |
附录 | 第88-9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| 第97-100页 |
致谢 | 第10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