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论文

城市街坊形态塑造的内在机制及其协调策略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1章 绪论第9-22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学科背景第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现实背景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经济背景第11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目的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意义第12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城市街坊形态的相关研究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当代城市设计的相关研究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6-17页
    1.4 相关概念辨析与研究对象界定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相关概念辨析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对象界定第19页
    1.5 研究方法与内容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方法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研究内容与框架第20-22页
第2章 街坊形态塑造的基本认识第22-39页
    2.1 街坊的内涵第22-23页
    2.2 街坊形态的塑造要素第23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街坊尺寸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街坊高度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建筑体块第26-28页
    2.3 街坊形态的塑造原则第28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功能原则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美学原则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利益平衡原则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动态过程原则第33-36页
    2.4 街坊形态的塑造环境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公平公正的公共干预环境第37-38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38-39页
第3章 街坊形态塑造的内在机制第39-64页
    3.1 市场塑造机制第39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市场塑造机制的内涵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市场塑造机制的积极性第40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市场塑造机制的消极性第49-53页
    3.2 政府管制机制第53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政府管制机制的内涵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政府管制机制的积极性第55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政府管制机制的消极性第60-63页
    3.3 本章小结第63-64页
第4章 街坊形态塑造的协调策略第64-80页
    4.1 方案设计层面的协调策略第64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刚柔并济的常规控制策略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灵活多样的历史保护策略第66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因势利导的自然塑造策略第69-71页
    4.2 实施管理层面的协调策略第71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增加公共空间的容积率奖励第72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保护街坊特色的开发权转让第74-76页
    4.3 保障维护层面的协调策略第76-7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建立统筹一体的管理机构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推动广泛民主的公众参与第78-79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79-80页
结论第80-82页
参考文献第82-86页
附录第86-87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87-89页
致谢第89页

论文共8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金融支持政策研究
下一篇:基于敏感性和适宜度分析的长春市区海绵型场地选址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