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1.2.1 国外研究进展 | 第12-14页 |
1.2.2 国内研究进展 | 第14-15页 |
1.3 本文的主要内容 | 第15-17页 |
第2章 遗传算法基本理论 | 第17-30页 |
2.1 遗传算法介绍 | 第17-20页 |
2.1.1 遗传算法基本术语 | 第17-18页 |
2.1.2 遗传算法的基本操作 | 第18页 |
2.1.3 遗传算法的运算流程 | 第18-20页 |
2.2 遗传算法理论 | 第20-23页 |
2.2.1 模式定理 | 第20-22页 |
2.2.2 积木假设 | 第22-23页 |
2.3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实现方法 | 第23-29页 |
2.3.1 创建初始种群(crtbp) | 第24页 |
2.3.2 二进制到十进制转换函数(bs2rv) | 第24页 |
2.3.3 基于排序的适应度分配(ranking) | 第24-26页 |
2.3.4 随机遍历抽样函数(sus) | 第26-27页 |
2.3.5 函数(select) | 第27-28页 |
2.3.6 单点交叉(xovmp) | 第28-29页 |
2.3.7 变异(mut) | 第29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3章 核电二回路热力系统热经济分析 | 第30-49页 |
3.1 大亚湾核电站二回路热力系统热力系统 | 第30-33页 |
3.1.1 核电二回路原则性热力系统简介 | 第30-32页 |
3.1.2 核电二回路原则性热力系统结构划分 | 第32-33页 |
3.2 二回路热力系统设备经济成本模型及燃料产品定义 | 第33-35页 |
3.2.1 二回路热力系统各个设备投资成本模型 | 第33-34页 |
3.2.2 各个设备燃料产品定义 | 第34-35页 |
3.3 大亚湾核电二回路热力系统热经济性分析 | 第35-48页 |
3.3.1 原始数据 | 第35-36页 |
3.3.2 (火用)损失及(火用)效率的计算 | 第36-37页 |
3.3.3 热经济性计算 | 第37-45页 |
3.3.4 热经济性分析 | 第45-48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第4章 基于热经济算法的敏感度分析 | 第49-66页 |
4.1 蒸发器发生出口温度敏感度分析 | 第49-50页 |
4.2 高压汽轮机组进口温度敏感度分析 | 第50-52页 |
4.3 高压汽轮机绝热效率敏感度分析 | 第52-54页 |
4.4 低压汽轮机组进口温度和压力敏感度分析 | 第54-57页 |
4.5 低压汽轮机绝热效率敏感度分析 | 第57-60页 |
4.6 加热器组端差敏感度分析 | 第60-65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第5章 核电二回路热力系统热力参数优化结果分析 | 第66-84页 |
5.1 大亚湾核电站优化参数选取 | 第66-68页 |
5.1.1 热力系统主要优化参数选取 | 第66-67页 |
5.1.2 遗传优化参数的选取 | 第67-68页 |
5.1.3 优化目标函数 | 第68页 |
5.2 主要参数对比 | 第68-73页 |
5.2.1 汽轮机级组进出口温度优化对比 | 第68-70页 |
5.2.2 汽轮机绝热效率对比 | 第70-71页 |
5.2.3 低压机组汽轮机排气压力对比 | 第71-72页 |
5.2.4 加热器端差优化对比 | 第72页 |
5.2.5 对比结果分析 | 第72-73页 |
5.3 汽轮机级机组优化结果对比 | 第73-77页 |
5.3.1 (火用)损失成本和投资成本结果对比 | 第74-75页 |
5.3.2 (火用)损失系数和(火用)效率结果对比 | 第75-77页 |
5.4 加热器组优化前后结果对比 | 第77-80页 |
5.4.1 (火用)损失成本和投资成本结果对比 | 第77-78页 |
5.4.2 (火用)损失系数和(火用)效率结果对比 | 第78-80页 |
5.5 冷凝器、蒸汽发生器以及排污扩容器优化前后结果对比 | 第80-82页 |
5.5.1 (火用)损失成本和投资成本结果对比 | 第80-81页 |
5.5.2 (火用)损失系数和(火用)效率结果对比 | 第81-82页 |
5.6 二回路热力系统优化结果对比 | 第82-83页 |
5.7 本章小结 | 第83-84页 |
结论 | 第84-8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6-9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90-91页 |
致谢 | 第9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