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9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1页 |
1 引言 | 第12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2-14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14-16页 |
1.2.1 信用担保理论研究 | 第14-15页 |
1.2.2 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 | 第15-16页 |
1.2.3 文献述评 | 第16页 |
1.3 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3.1 研究思路 | 第16-17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7页 |
1.4 本文的框架 | 第17-19页 |
2 GX担保公司财务风险相关理论概述 | 第19-27页 |
2.1 担保概述 | 第19-21页 |
2.1.1 担保的含义和特点 | 第19页 |
2.1.2 担保的产生与发展 | 第19-21页 |
2.2 财务风险概述 | 第21-22页 |
2.2.1 财务风险的概念 | 第21页 |
2.2.2 财务风险的特征 | 第21-22页 |
2.3 财务风险的理论基础 | 第22-27页 |
2.3.1 风险成因理论 | 第22-23页 |
2.3.2 内部控制理论 | 第23-25页 |
2.3.3 风险管理理论 | 第25-27页 |
3 GX担保公司财务风险现状分析 | 第27-34页 |
3.1 GX担保公司概况 | 第27-29页 |
3.1.1 基本情况 | 第27页 |
3.1.2 主营业务 | 第27-28页 |
3.1.3 机构设置 | 第28-29页 |
3.2 GX担保公司主要财务风险及引发财务风险的其他风险 | 第29-34页 |
3.2.1 资金运营风险 | 第29-30页 |
3.2.2 内部控制风险 | 第30-31页 |
3.2.3 业务操作风险 | 第31-32页 |
3.2.4 客户信用风险 | 第32-33页 |
3.2.5 经营环境风险 | 第33-34页 |
4 GX担保公司财务风险及引发财务风险的其他风险成因分析 | 第34-42页 |
4.1 资金运营风险的成因 | 第34-35页 |
4.1.1 投资方式单一 | 第34页 |
4.1.2 投资决策不科学 | 第34-35页 |
4.2 内部控制风险的成因 | 第35-36页 |
4.2.1 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| 第35页 |
4.2.2 财务风险分散、转嫁机制不完善 | 第35-36页 |
4.2.3 财务风险准备金制度不完善 | 第36页 |
4.3 业务操作风险的成因 | 第36-38页 |
4.3.1 风险识别及化解能力不足 | 第36-37页 |
4.3.2 信息系统建设落后 | 第37-38页 |
4.4 客户信用风险的成因 | 第38-39页 |
4.4.1 被担保企业道德水平低下 | 第38页 |
4.4.2 被担保企业相互联保引发或有负债 | 第38-39页 |
4.5 经营环境风险的成因 | 第39-42页 |
4.5.1 宏观经济周期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4.5.2 政府部门不适当干预 | 第40页 |
4.5.3 银担关系中权利和义务不对等 | 第40-42页 |
5 GX担保公司财务风险及引发财务风险的其他风险应对措施 | 第42-52页 |
5.1 资金运营风险的应对措施 | 第42-43页 |
5.1.1 制定科学投资决策流程 | 第42页 |
5.1.2 合理进行投资组合、收益分配 | 第42页 |
5.1.3 加强对外投资的监管 | 第42-43页 |
5.2 内部控制风险的应对措施 | 第43-46页 |
5.2.1 建立严密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 | 第43-44页 |
5.2.2 建立风险分散与转嫁机制 | 第44-45页 |
5.2.3 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准备金制度 | 第45-46页 |
5.3 业务操作风险的应对措施 | 第46-48页 |
5.3.1 加强业务操作环节的风险管控 | 第46页 |
5.3.2 提高风险追偿与化解水平 | 第46-47页 |
5.3.3 加强信息化研究与建设 | 第47-48页 |
5.4 客户信用风险的应对措施 | 第48-50页 |
5.4.1 加强对客户的调查与保后监管 | 第48页 |
5.4.2 合理设置联保企业数量比例 | 第48-50页 |
5.5 经营环境风险的应对措施 | 第50-52页 |
5.5.1 加强对宏观经济政策的把握 | 第50页 |
5.5.2 提高独立性,减少不正当干预 | 第50页 |
5.5.3 与银行等金额机构保持良好的合作互动 | 第50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5页 |
致谢 | 第55-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