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财政、金融论文--金融、银行论文--中国金融、银行论文

基于ISCP框架的中国银行业行政垄断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1 绪论第9-17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9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0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垄断的概念及相关研究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行政垄断的概念及相关研究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银行业行政垄断的相关文献综述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ISCP理论的研究综述第14-15页
    1.4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内容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方法第15-16页
    1.5 创新与不足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创新点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不足之处第16-17页
2 中国银行业行政垄断的演化与原因第17-22页
    2.1 中国银行业行政垄断演化过程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计划经济时期中国银行业垄断地位的确立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中国银行业行政垄断的形成—渐进式改革第17-18页
    2.2 中国银行业行政垄断形成原因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行政垄断形成的政治体制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行政垄断形成的经济基础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银行行政垄断的理论依据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制度变迁中的政府偏好第20页
    2.3 中国银行业行政垄断行为与发展保护行为的区别第20-22页
3 基于ISCP框架的我国银行业行政垄断分析第22-36页
    3.1 制度指标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行政主管部门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限制与排斥竞争的法律法规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进入壁垒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价格规制第25-26页
    3.2 结构指标第26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产权结构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市场结构第27-30页
    3.3 行为指标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企业利用行政垄断的谋利行为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企业的经营活动自主权第31页
    3.4 绩效指标第31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配置效率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生产效率第33-36页
4 银行业行政垄断对中国经济的消极影响第36-41页
    4.1 银行业行政垄断对宏观经济的消极影响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降低货币政策宏观调控功效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延缓金融体制改革进程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配置金融资源的低效性第38页
    4.2 银行业行政垄断对微观经济体的消极影响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阻碍民营银行的发展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恶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损害消费者权益第40-41页
5 我国银行业改革及行政垄断规制的对策建议第41-47页
    5.1 银行业反垄断国际经验借鉴——以美国为例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美国银行业反垄断的理论背景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美国银行业反垄断法律规制第41-42页
    5.2 我国银行业改革对策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我国银行业内部产权制度改革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银行业外部市场环境改革第44-45页
    5.3 从法律角度规制银行业行政垄断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为银行业反垄断提供充分的法律保障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进一步健全反垄断法第46-47页
参考文献第47-49页
致谢第49页

论文共4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模式比较分析
下一篇:基于工作满意度的高校后勤集团农民工管理研究--以成都某省属高校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