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4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4-28页 |
·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4-16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5-16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6-25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6-19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9-23页 |
·评述 | 第23-25页 |
·研究思路、内容、方法及创新点 | 第25-27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25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25-26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6页 |
·创新点 | 第26-2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第2章 相关的理论基础 | 第28-41页 |
·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28-32页 |
·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过程 | 第28-29页 |
·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| 第29-31页 |
·本文关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| 第31-32页 |
·和谐财务理论 | 第32-37页 |
·和谐财务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| 第32页 |
·和谐财务的理论基础 | 第32-34页 |
·本文关于和谐财务的基本理念 | 第34-37页 |
·企业“三重盈余”绩效评价理论 | 第37-40页 |
·“三重盈余”绩效评价理论的提出 | 第37页 |
·三重盈余之间的关系 | 第37-39页 |
·本文关于企业绩效评价的三个维度 | 第39-4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3章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分析的影响 | 第41-51页 |
·新会计准则较之旧会计准则的重大突破 | 第41-43页 |
·明确了我国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 | 第41页 |
·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更严格和科学的要求 | 第41-42页 |
·对会计要素的确认更具原则性,计量方法的选择更具灵活性 | 第42页 |
·基本解决了我国会计准则在制定中的“导向”选择问题 | 第42-43页 |
·从三个层面透视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分析的影响 | 第43-48页 |
·理念层面 | 第43-45页 |
·报表项目层面 | 第45-47页 |
·财务指标层面 | 第47-48页 |
·新会计准则下对企业财务分析的再思考 | 第48-49页 |
·确立企业财务分析的新目标 | 第48-49页 |
·资产负债观在财务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 | 第49页 |
·公允价值计量对财务分析提出的新要求 | 第4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9-51页 |
第4章 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| 第51-68页 |
·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| 第51-52页 |
·评价主体多重化 | 第51页 |
·评价目标多重化 | 第51页 |
·评价内容多重化 | 第51-52页 |
·评价方法多重化 | 第52页 |
·经济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| 第52-56页 |
·经济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 | 第52-53页 |
·经济绩效评价体系的指标选取 | 第53-56页 |
·资源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| 第56-62页 |
·生态资源子系统 | 第56-58页 |
·人力资源子系统 | 第58-62页 |
·社会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| 第62-66页 |
·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 | 第63-64页 |
·社会绩效评价体系的指标选取 | 第64-66页 |
·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绩效评价体系的内部关系 | 第66-67页 |
·经济绩效与资源绩效的关系 | 第66页 |
·经济绩效与社会绩效的关系 | 第66-67页 |
·资源绩效与社会绩效的关系 | 第6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7-68页 |
第5章 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绩效评价体系应用研究 | 第68-91页 |
·确定评价方法 | 第68-72页 |
·评价方法的选择 | 第68-70页 |
·所选评价方法简介 | 第70-72页 |
·构建评价模型 | 第72-86页 |
·指标数据的无量纲化 | 第72-73页 |
·确定指标权重 | 第73-86页 |
·计算评价值 | 第86页 |
·评价模型的具体应用 | 第86-89页 |
·企业背景介绍 | 第86-87页 |
·指标数据计量 | 第87-88页 |
·计算结果分析 | 第88-89页 |
·应用研究总结 | 第89-9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0-91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91-9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2-97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97-98页 |
致谢 | 第98-99页 |
大摘要 | 第99-10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