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--企业经济论文--企业经济理论和方法论文

中国高科技企业文化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9页
目录第10-13页
第1章 绪论第13-45页
    1.1 问题提出第13-15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目的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意义第15-16页
    1.3 文献综述第16-4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企业文化相关研究第16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高科技企业相关研究第30-3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高科技企业文化相关研究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已有研究的综合述评第39-41页
    1.4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思路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方法第42-43页
    1.5 创新点第43-45页
第2章 高科技企业文化的哲学释义第45-74页
    2.1 文化第45-5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文化及内涵第45-5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文化的价值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文化的存在方式第55-56页
    2.2 企业文化第56-6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企业及价值第56-5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企业文化的存在方式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企业文化的功能定位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企业文化的演进历程第63-66页
    2.3 高科技企业文化第66-7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高科技企业界定第66-6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高科技企业文化及其内涵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高科技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第70-72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72-74页
第3章 中国高科技企业文化的源起与特征第74-98页
    3.1 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历史沿革第74-8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源起第74-7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发展现状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基本特征第78-83页
    3.2 中国高科技企业文化的源起第83-9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西方科技文化的嵌入第83-8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中国传统文化的涵养第86-8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其他特质文化的汲取第87-92页
    3.3 中国高科技企业文化的特征第92-9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技术理性突出第92-9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创新精神彰显第93-9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领袖色彩浓重第94-9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文化形式显性第95-9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文化认同感强第96-98页
第4章 中国高科技企业文化的建构机理第98-123页
    4.1 中国高科技企业文化的建构语境第98-10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科技理性与人文价值的割裂第98-10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冲突第102-104页
    4.2 中国高科技企业文化的自我形塑第104-11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自组织理论——企业文化自身的系统性第105-10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企业家精神的认同与沉淀第108-11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企业员工多元价值的博弈与契合第111-115页
    4.3 中国高科技企业文化的社会建构第115-12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社会建构论——企业文化的地方性凸显第115-11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产业竞争与协作第118-12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中国传统文化的制约与涵养第121-123页
第5章 中国高科技企业文化的战略选择第123-137页
    5.1 中国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DNA第123-12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中国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误区第123-12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构建涵养技术创新的企业文化是根本解决之道第124-125页
    5.2 中国文化创新的先锋力量第125-13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文化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第126-12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创新文化引领文化创新第128-130页
    5.3 全球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因子第130-13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全球文化生态系统第130-13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多元价值取向的冲突第134-13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和平使者第135-137页
第6章 结论第137-139页
参考文献第139-155页
致谢第155-156页
作者简介第156-157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第157页

论文共15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稀土掺杂发光纳米颗粒的微波辅助合成、磁功能化及生物分析应用
下一篇:基于能耗和投资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策略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