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RH380系高寒车型动车组转向架动应力跟踪试验研究
致谢 | 第5-6页 |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1 绪论 | 第11-15页 |
1.1 选题背景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3 本文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2 转向架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| 第15-33页 |
2.1 CRH380B转向架结构和参数 | 第15-18页 |
2.1.1 动车部分 | 第15-16页 |
2.1.2 拖车部分 | 第16页 |
2.1.3 转向架结构参数 | 第16-18页 |
2.2 转向架有限元模型建立和加载 | 第18-24页 |
2.2.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18-21页 |
2.2.2 有限元模型的加载 | 第21-24页 |
2.3 计算和结果分析 | 第24-32页 |
2.3.1 动车部分 | 第24-29页 |
2.3.2 拖车部分 | 第29-32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3 转向架结构测试和试验过程 | 第33-45页 |
3.1 试验条件和测试方法 | 第33-36页 |
3.1.1 试验条件 | 第33页 |
3.1.2 测试方式 | 第33-35页 |
3.1.3 测试数据采集系统 | 第35-36页 |
3.2 转向架结构试验布点方案 | 第36-40页 |
3.2.1 动车构架试验测点分布 | 第37-39页 |
3.2.2 拖车构架试验测点分布 | 第39-40页 |
3.3 数据处理方法 | 第40-43页 |
3.3.1 未调平衡处理 | 第41页 |
3.3.2 去除零点漂移 | 第41-42页 |
3.3.3 应变信号转化为应力信号 | 第42页 |
3.3.4 去除异常信号 | 第42页 |
3.3.5 滤波处理 | 第42-43页 |
3.3.6 挑选应力时间历程峰谷值 | 第43页 |
3.3.7 小波处理 | 第43页 |
3.3.8 雨流计数 | 第43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3-45页 |
4 测试数据后处理与分析 | 第45-71页 |
4.1 焊接接头材料的S-N曲线 | 第45-46页 |
4.2 疲劳累积损伤理论 | 第46-47页 |
4.3 测试结果分析 | 第47-52页 |
4.3.1 动车部分 | 第49-51页 |
4.3.2 拖车部分 | 第51-52页 |
4.4 影响转向架应力变化主要因素 | 第52-59页 |
4.4.1 动车部分 | 第53-56页 |
4.4.2 拖车部分 | 第56-58页 |
4.4.3 电机吊座 | 第58-59页 |
4.5 测试结果分析 | 第59-66页 |
4.5.1 同交路镟轮前后的数据对比 | 第59-63页 |
4.5.2 提速/降速前后的对比分析 | 第63-65页 |
4.5.3 典型测点分析 | 第65-66页 |
4.6 针对电机吊座提出的改进方案 | 第66-70页 |
4.6.1 原始结构受力分析 | 第66-68页 |
4.6.2 改进结构受力分析 | 第68-70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5 结论与展望 | 第71-73页 |
5.1 结论 | 第71-72页 |
5.2 展望 | 第72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5页 |
附录A | 第75-93页 |
附录B | 第93-109页 |
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109-113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11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