轿车仪表板的动态性能及头部碰撞分析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8页 |
1.1 概述 | 第10-11页 |
1.2 仪表板的性能要求 | 第11页 |
1.3 仪表板的分类 | 第11-12页 |
1.4 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汽车仪表板中的应用 | 第12-13页 |
1.5 国内外汽车安全性法规概述 | 第13-15页 |
1.5.1 国内汽车安全性法规概述 | 第14-15页 |
1.5.2 国外汽车安全性法概述 | 第15页 |
1.6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与意义 | 第15-18页 |
1.6.1 本文主要内容 | 第16页 |
1.6.2 课题的意义 | 第16-18页 |
第2章 碰撞的有限元基本理论 | 第18-32页 |
2.1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理论 | 第18-28页 |
2.1.1 有限元法综述 | 第18-19页 |
2.1.2 物体构型的描述 | 第19-20页 |
2.1.3 运动微分方程 | 第20-21页 |
2.1.4 控制方程 | 第21-23页 |
2.1.5 边界条件 | 第23-24页 |
2.1.6 碰撞过程中有限元的离散化 | 第24-25页 |
2.1.7 沙漏控制 | 第25页 |
2.1.8 时间算法 | 第25-26页 |
2.1.9 接触算法 | 第26-28页 |
2.2 有限元法的基本步骤 | 第28-31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3章 仪表板有限元建模 | 第32-46页 |
3.1 软件简介 | 第32-37页 |
3.1.1 ANSA简介 | 第32-34页 |
3.1.2 ANSYS/LS-DYNA简介 | 第34-37页 |
3.2 仪表板碰撞分析研究的意义 | 第37-38页 |
3.3 仪表板头部碰撞若干问题的确定 | 第38-40页 |
3.3.1 头部碰撞区域 | 第38-39页 |
3.3.2 免检区域 | 第39页 |
3.3.3 头部碰撞点的选取 | 第39页 |
3.3.4 法规的选取 | 第39-40页 |
3.4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40-45页 |
3.4.1 仪表板简介 | 第40-41页 |
3.4.2 CAD模型的简化 | 第41页 |
3.4.3 网格划分 | 第41-43页 |
3.4.4 网格修整和材料参数的设定 | 第43-44页 |
3.4.5 单元质量检查 | 第44页 |
3.4.6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44-45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第4章 仪表板模态分析 | 第46-52页 |
4.1 模态分析理论 | 第46-48页 |
4.2 模态分析算法的选择 | 第48-49页 |
4.3 模态有限元分析 | 第49-51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5章 仪表板碰撞仿真分析 | 第52-64页 |
5.1 有限元模型的仿真计算 | 第52-53页 |
5.2 头部碰撞点的确定 | 第53页 |
5.3 头部碰撞结果分析 | 第53-58页 |
5.3.1 仪表板头部碰撞变形分析 | 第53-57页 |
5.3.2 仪表板头部碰撞速度分析 | 第57-58页 |
5.4 多碰撞点对比分析 | 第58-62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62-64页 |
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4-66页 |
6.1 结论 | 第64页 |
6.2 展望 | 第64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0页 |
致谢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