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10-14页 |
1.1 选题依据 | 第10页 |
1.2 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2.1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2.2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3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 | 第12-13页 |
1.3.1 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3.2 基本思路 | 第13页 |
1.4 论文难点及创新点 | 第13-14页 |
1.4.1 论文难点 | 第13页 |
1.4.2 论文创新点 | 第13-14页 |
第2章 毛泽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理论特点 | 第14-28页 |
2.1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历史背景 | 第14-16页 |
2.1.1 世界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矛盾尖锐 | 第14页 |
2.1.2 国内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,社会政治关系发生变动 | 第14-16页 |
2.1.3 艰巨的反侵略和民族解放任务 | 第16页 |
2.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及实践依据 | 第16-20页 |
2.2.1 马克思恩格斯统一战线思想 | 第16-17页 |
2.2.2 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 | 第17-19页 |
2.2.3 毛泽东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》 | 第19-20页 |
2.3 毛泽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思想 | 第20-22页 |
2.3.1 发展和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方针 | 第20-21页 |
2.3.2 发展和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具体策略 | 第21-22页 |
2.4 毛泽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特点 | 第22-28页 |
2.4.1 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| 第22-23页 |
2.4.2 始终坚持和掌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| 第23页 |
2.4.3 以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统率多元利益 | 第23-24页 |
2.4.4 以科学阶级分析,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| 第24-25页 |
2.4.5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| 第25-28页 |
第3章 新时期统战工作的时代背景及地位作用 | 第28-33页 |
3.1 新时期的时代背景 | 第28-31页 |
3.1.1 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 | 第28-29页 |
3.1.2 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 | 第29-31页 |
3.2 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地位作用 | 第31-33页 |
3.2.1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 | 第31-32页 |
3.2.2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依靠 | 第32-33页 |
第4章 继承毛泽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特点,推进新时期统战工作 | 第33-44页 |
4.1 以“四个一定”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发展 | 第33-36页 |
4.1.1 强调以科学态度学习马克思主义 | 第33-34页 |
4.1.2 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 | 第34-35页 |
4.1.3 强调具有洞察世界的宽广眼光 | 第35页 |
4.1.4 强调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性 | 第35-36页 |
4.2 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| 第36-37页 |
4.2.1 坚持和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领导 | 第36页 |
4.2.2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主要形式 | 第36-37页 |
4.3 巩固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,践行“同心”思想 | 第37-39页 |
4.3.1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 | 第37-38页 |
4.3.2 以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践行“同心”思想 | 第38-39页 |
4.4 重视社会阶层分化,寻求最大公约数 | 第39-41页 |
4.4.1 科学分析新的社会阶层,寻找新的着力点 | 第39-40页 |
4.4.2 寻求最大公约数,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| 第40-41页 |
4.5 践行好党的群众路线,促进统战工作 | 第41-44页 |
4.5.1 群众是统战工作的根本目的与途径 | 第41-42页 |
4.5.2 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促进新时期统战工作 | 第42-44页 |
结论 | 第44-45页 |
致谢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8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