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9-14页 |
1.1 选题目的及意义 | 第9页 |
1.2 研究现状 | 第9-12页 |
1.2.1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1.2.2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3 研究的内容及创新之处 | 第12-13页 |
1.3.1 研究的内容 | 第12页 |
1.3.2 论文的创新之处 | 第12-13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第2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概述 | 第14-19页 |
2.1 高校校园环境概述 | 第14-16页 |
2.1.1 环境及高校校园环境基本概念厘清 | 第14-15页 |
2.1.2 高校校园环境的分类 | 第15-16页 |
2.2 高校校园环境建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价值 | 第16-19页 |
2.2.1 高校校园环境建设是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| 第17页 |
2.2.2 高校校园环境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 | 第17页 |
2.2.3 高校校园环境建设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需要 | 第17-18页 |
2.2.4 高校校园环境建设是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必要举措 | 第18-19页 |
第3章 高校校园环境建设现状及原因分析 | 第19-29页 |
3.1 高校校园环境建设取得的成就 | 第19-21页 |
3.1.1 物质环境建设相对完善 | 第19页 |
3.1.2 文化环境建设相对有效 | 第19-20页 |
3.1.3 制度环境建设相对规范 | 第20页 |
3.1.4 网络环境建设相对齐全 | 第20-21页 |
3.2 高校校园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 | 第21-24页 |
3.2.1 物质环境建设上,轻精神内涵 | 第21页 |
3.2.2 文化环境建设上,轻整合传承 | 第21-22页 |
3.2.3 制度环境建设上,轻人文关怀 | 第22页 |
3.2.4 网络环境建设上,轻引导管理 | 第22-23页 |
3.2.5 全面环境建设上,轻隐性培养 | 第23-24页 |
3.3 高校校园环境存在问题的原因 | 第24-29页 |
3.3.1 外在原因 | 第24-27页 |
3.3.2 内在原因 | 第27-29页 |
第4章 高校校园环境建设的原则及路径 | 第29-38页 |
4.1 高校校园环境建设的原则 | 第29-31页 |
4.1.1 方向性原则 | 第29页 |
4.1.2 层次性原则 | 第29-30页 |
4.1.3 实效性原则 | 第30页 |
4.1.4 创新性原则 | 第30-31页 |
4.1.5 人本性原则 | 第31页 |
4.2 高校校园环境建设的路径 | 第31-38页 |
4.2.1 加强物质建设,建立与校园精神内涵相符的大楼建筑 | 第31-32页 |
4.2.2 加强文化建设,树立良好的学风、教风和校风 | 第32-33页 |
4.2.3 加强人文关怀,发挥制度环境的独特育人作用 | 第33-34页 |
4.2.4 加强网络管理,引导积极的思想、道德价值观念 | 第34-35页 |
4.2.5 重视隐性培养,促进大学生的协调发展 | 第35-38页 |
第5章 与高校校园环境建设相关联的其他环境建设思考 | 第38-42页 |
5.1 社会环境建设 | 第38-39页 |
5.1.1 加强社会环境与校园环境的良性联系 | 第38页 |
5.1.2 建设和谐的社会环境 | 第38-39页 |
5.2 家庭环境建设 | 第39-42页 |
5.2.1 加强家庭环境与校园环境的协作联系 | 第39-40页 |
5.2.2 建设健康的家庭环境 | 第40-42页 |
结论 | 第42-43页 |
致谢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| 第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