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注释表 | 第13-14页 |
缩略词 | 第14-1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5-20页 |
1.1 论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15-16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6-19页 |
1.2.1 全挂车制动协调一致性 | 第16-17页 |
1.2.2 气压制动系统 | 第17页 |
1.2.3 高速开关阀特性与控制 | 第17-18页 |
1.2.4 气压制动电控系统 | 第18-19页 |
1.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全挂车气压制动系统 | 第20-25页 |
2.1 全挂汽车列车概述 | 第20页 |
2.2 全挂车气压制动系统 | 第20-21页 |
2.3 全挂车制动协调一致性 | 第21-24页 |
2.3.1 全挂车制动协调一致性基本概念 | 第21页 |
2.3.2 全挂车制动不协调问题 | 第21-22页 |
2.3.3 全挂车制动协调一致性对制动性能的影响 | 第22-24页 |
2.4 全挂车气压制动协调一致性评价指标 | 第24页 |
2.5 本章小节 | 第24-25页 |
第三章 全挂车制动动力学模型 | 第25-38页 |
3.1 模型总体框架 | 第25-26页 |
3.1.1 模型架构 | 第25页 |
3.1.2 模型简化假设 | 第25-26页 |
3.1.3 车辆运动坐标系 | 第26页 |
3.2 全挂车整车制动动力学模型 | 第26-37页 |
3.2.1 制动器模型 | 第26-28页 |
3.2.2 车轮运动模型 | 第28页 |
3.2.3 轮胎模型 | 第28-31页 |
3.2.4 轮胎垂直载荷 | 第31-33页 |
3.2.5 整车动力学模型 | 第33-36页 |
3.2.6 牵引杆模型 | 第36-37页 |
3.3 本章小节 | 第37-38页 |
第四章 全挂车制动协调一致性仿真分析 | 第38-48页 |
4.1 仿真模型的建立 | 第38-43页 |
4.1.1 全挂车整车仿真模型 | 第38-41页 |
4.1.2 全挂车气压制动系统模型 | 第41-43页 |
4.1.3 联合仿真模型 | 第43页 |
4.2 全挂车制动协调一致性影响因素仿真结果分析 | 第43-47页 |
4.2.1 制动时延对协调一致性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4.2.2 挂车负载变化对协调一致性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4.2.3 制动初始速度对协调一致性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4.2.4 期望制动减速度对协调一致性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第五章 全挂车气压制动电控系统 | 第48-59页 |
5.1 气压制动电控系统的优点 | 第48页 |
5.2 气压制动电控系统研究的关键问题 | 第48-49页 |
5.3 气压制动电控系统的结构设计 | 第49页 |
5.4 高速开关阀特性研究 | 第49-53页 |
5.4.1 高速开关阀工作原理 | 第50-51页 |
5.4.2 高速开关阀特性研究 | 第51-53页 |
5.5 气压制动电控系统制动气室压力变化特性研究 | 第53-55页 |
5.6 气压制动电控系统制动气室压力闭环控制 | 第55-58页 |
5.6.1 制动力分配 | 第55-56页 |
5.6.2 制动状态切换 | 第56页 |
5.6.3 基于MAP图的制动气室压力控制 | 第56-58页 |
5.7 本章小节 | 第58-59页 |
第六章 全挂车气压制动电控系统控制器设计及半物理仿真台架试验 | 第59-68页 |
6.1 试验台架的搭建 | 第59-61页 |
6.2 控制器硬件设计 | 第61-63页 |
6.2.1 微控制器选型 | 第62页 |
6.2.2 最小系统设计 | 第62页 |
6.2.3 高速开关阀驱动电路设计 | 第62-63页 |
6.2.4 A/D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| 第63页 |
6.2.5 CAN通信电路设计 | 第63页 |
6.3 控制器软件设计 | 第63-66页 |
6.4 半物理仿真试验研究 | 第66-67页 |
6.5 本章小节 | 第67-68页 |
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| 第68-69页 |
7.1 全文总结 | 第68页 |
7.2 未来工作展望 | 第68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3页 |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