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注释表 | 第13-14页 |
缩略词 | 第14-1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5-23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5-16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5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5-16页 |
1.2 国内外CAD技术发展历程 | 第16-17页 |
1.2.1 国外CAD技术的发展历程 | 第16-17页 |
1.2.2 国内CAD技术的发展历程 | 第17页 |
1.3 国内外参数化技术的研究现状 | 第17-20页 |
1.3.1 国外参数化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8-19页 |
1.3.2 国内参数化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9-20页 |
1.3.3 车轮参数化技术研究现状 | 第20页 |
1.4 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20-23页 |
1.4.1 主要内容 | 第20-21页 |
1.4.2 技术路线 | 第21-23页 |
第二章 新型机械弹性车轮结构力学分析 | 第23-36页 |
2.1 车轮结构及工作原理 | 第23-24页 |
2.1.1 结构简介 | 第23页 |
2.1.2 工作原理 | 第23-24页 |
2.2 车轮力学分析 | 第24-26页 |
2.2.1 车轮力学模型 | 第24页 |
2.2.2 车轮力学分析 | 第24-26页 |
2.3 弹性环力学分析 | 第26-31页 |
2.3.1 弹性环计算模型 | 第26页 |
2.3.2 弹性环内力分析 | 第26-30页 |
2.3.3 弹性环强度校核 | 第30-31页 |
2.4 铰链组力学分析 | 第31-34页 |
2.4.1 整体铰链组受力分析 | 第31-33页 |
2.4.2 部分铰链组受力分析 | 第33页 |
2.4.3 销轴强度校核 | 第33-34页 |
2.5 卡环组危险部位力学分析 | 第34-35页 |
2.5.1 危险部位受力分析 | 第34页 |
2.5.2 危险面强度校核 | 第34-35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第三章 机械弹性车轮结构的参数化设计 | 第36-56页 |
3.1 ME-Wheel Design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 | 第36-43页 |
3.1.1 Pro/E二次开发技术 | 第36-38页 |
3.1.2 后台数据库搭建技术 | 第38-41页 |
3.1.3 映射键应用技术 | 第41-42页 |
3.1.4 用户操作界面设计技术概述 | 第42-43页 |
3.2 总体结构设计 | 第43-44页 |
3.2.1 系统简介 | 第43-44页 |
3.2.2 系统结构 | 第44页 |
3.3 主要结构参数及约束关系分析 | 第44-48页 |
3.3.1 主要结构参数分类 | 第44-45页 |
3.3.2 约束关系的建立 | 第45-48页 |
3.4 零件参数化的设计实现 | 第48-52页 |
3.4.1 零件参数化模型库的搭建 | 第48-49页 |
3.4.2 车轮结构的参数校核 | 第49-51页 |
3.4.3 参数驱动三维建模 | 第51-52页 |
3.5 零件工程图的创建 | 第52-54页 |
3.6 零件的自动装配 | 第54-55页 |
3.7 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第四章 ME-Wheel Design系统设计实例 | 第56-71页 |
4.1 总体设计 | 第56-58页 |
4.2 胎圈设计 | 第58-65页 |
4.2.1 弹性环设计 | 第58-61页 |
4.2.2 卡环组设计 | 第61-63页 |
4.2.3 胎圈橡胶层设计 | 第63-65页 |
4.3 铰链组设计 | 第65-68页 |
4.4 轮毂设计 | 第68-69页 |
4.5 生成装配件 | 第69-70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1-74页 |
5.1 本文的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| 第71-72页 |
5.1.1 研究成果 | 第71-72页 |
5.1.2 创新点 | 第72页 |
5.2 研究展望 | 第72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78页 |
致谢 | 第78-79页 |
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及科技成果 | 第79页 |